泰山,中华名山,在五岳之中,泰山海拔高度1545米,仅排在第三位,前两位分别为北岳恒山(2017米),西岳华山(1997米)。其自然景色也逊色于三山五岳中的黄山,明朝旅行达人徐霞客一句:“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更是助推黄山到达一个相当高的位置,被后人总结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颇有些超越泰山的意味!但为何泰山还是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名山”呢?这其中帝王封禅是一道绕不过的坎!
众所周知,因泰山屹立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远古时期就被赋予了“主生死”的寓意,而备受世人推崇。史料记载,曾有远古72王巡守祭祀泰山,自秦朝以来至清朝,在2000余年的历史中,总计有12位帝王亲临泰山封禅、祭祀,其中就包括千古一帝秦始皇,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创建“康乾盛世”的康熙帝、乾隆帝,当然还有那个签订耻辱的澶渊之盟、又伪造天书欺世盗名的北宋皇帝,今天我们的自带封禅光环的男主角宋真宗-赵恒。
宋朝封泰山者仅宋真宗赵恒一人。宋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大军南下,在寇准的坚决劝说下,真宗不得不御驾亲征,到澶州督战,大败辽军,辽恐腹背受敌,于是提出议和。畏战的真宗立刻答应,并与辽国订立和约,每年向辽纳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史称“澶渊之盟”。在取胜的情况下反而以岁币求和,也只有真宗能够干得出来!后果就是朝野震动,人民怨声载道,社会矛盾逐渐尖锐。为维护其日渐腐败的腐朽统治,与佞臣王钦若等密谋、策划了泰山封禅之行!
大中祥符元年五月,真宗谎称夜梦神人,言称泰山将有“天书”降下,派遣宰相王钦若至乾封县(现泰安市)待“天书”降临。不久,泰山出现醴泉,南麓垂刀山有红紫云气如华盖,当地木匠董祚看见有一黄帛素书自天上飘下。真宗大喜,认为是祥瑞,遂安排王钦若在醴泉上建亭,额题“灵液亭”。在灵液亭北,降天书之地建造道观,赐名“天书观”,内设大殿,赐名“天贶殿”。在现泰安市区中部上河桥西南侧,天书观遗址犹在,已成为一个小型城市公园。
十月,真宗自东京汴梁汴京出发封禅泰山,天书用玉辂车乘载,选1600人的仪仗队护卫。在泰山顶唐摩崖东侧刻“功德铭”,分别撰写《封祀坛颂》、《社首坛颂》、《登泰山颂》、《朝觐坛颂》等。前后共耗时47天,花费钱财无数,可谓劳民伤财。宋真宗封禅泰山,暂时缓解了民间的愤怒情绪,但却对后世影响巨大!自此后,帝王再无封禅泰山!难道真是因宋真宗“降天书”骗局拉低了封禅的档次,使后来帝王不耻为伍才不愿封禅泰山吗?其实另有原因!
自秦至汉,统治者都是利用“五德终始说”作为国家意识进行封禅活动,凡王朝更替、异性为王要通过封禅祭祀泰山来寻求政权的合法性,达到“聚民心”的目的。到宋朝,理学盛行,士大夫阶层反对宗教迷信,封禅泰山已不能再欺骗天下人,代之的是帝王祭祀泰山神、碧霞元君的民间宗教活动。明朝时,崛起于民间的朱元璋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实现了国家一统,结束了自五代十国以来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得到了民众的认可、拥戴,已不需要通过封禅泰山“聚民心”,导致封禅制至宋代宣告结束!
你对宋真宗伪造天书封禅泰山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自宋朝结束封禅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