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四面临海,盛产花岗岩。祖祖辈辈就地取材,以条石、毛石、青石等块状石料为墙体的主要材料,建造出极具地域特色的民居,成为海岛文化和历史的缩影。
近年来,在平潭,以石厝为基础打造的民宿,伴随国内的消费升级和文旅产业的火爆,乘着国际旅游岛的东风,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旅游火了,民宿借势崛起
夏日北港,天蓝海蓝。坐落于平潭北港村海岸边的九月·石厝人家,游客络绎不绝。“融入建筑美学和生活美学的漂亮石厝,一石一瓦,一厅一室,交织着现代与传统的碰撞。”游客对石厝人家给予这样的点评。
2017年,平潭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与福建九月生态旅游公司达成合作,在平潭探索民宿“专业化托管”模式,引进知名民宿品牌“九月美宿”团队,全权委托经营石厝人家二期项目,进行专业化运作。
这是一次国企、民企的联手,民宿业主是平潭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全权负责项目前期选址、规划、设计、建设、装修、配套等,“九月美宿”团队则按照渔、樵、耕、读四大传统文化理念,进行专业化、品牌化运营。
2016年8月,国务院批复实施《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平潭旅游发展自此迈入了新纪元。秉持“原生态+现代化”理念,实验区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业态融合、公共服务、环境保护、扶贫富民、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先行先试,推进平潭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位于平潭君山东麓的北港村,率先开启一场石头“活化”的实验,积极引入台湾的文创团队和文化元素,打造集文化创作、民宿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主题村,两岸创客集聚于此,北港村摇身一变成为年接待游客量超50万人次的“文创村”。
不仅是北港,民宿业点燃了平潭乡村振兴“新引擎”,把海岛“沉睡资源”转化为“旅游经济”。
为避免单一的旅游发展模式,平潭秉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发展理念,通过整合自然、历史人文等方面资源,立足各村资源禀赋,推动民宿产业特色化。
明晰标准,打造平潭“范”
从无到有、从有到盛的民宿行业,在平潭的发展历程也曾跌跌撞撞。最初面临的难题,是从业者难以取得经营资格、监管方责权不明晰等。
对此,实验区动作频频,对民宿外立面、消防安全、卫生安全等进行指导和规范,明确民宿经营的办理程序。2018年4月,出台《旅游民宿管理办法(试行)》,在全省首创民宿经营备案制。
“还记得去年第一次申请民宿备案时,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月,今年再次为新民宿申请备案,受理7个工作日后就出证了。”东庠岛潮汐民宿负责人张猛对平潭营商环境大为赞赏,新政出台后他办证仅需“跑一趟”,片区流程由实验区行政审批局流转,省时又省力。
今年初,实验区推动民宿业“一业一证”改革,将一个行业多个许可证件合并为一张载明相关行政许可信息的经营备案码,将民宿业涉及许可证办理流程由4个阶段缩减为2个阶段,时限从19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
“随着平潭民宿行业的增长,原有的管理办法在实际操作流程上制约了现有民宿的发展,根据实际情况,今年我们再次对原有民宿管理办法进行重新梳理与流程优化。”实验区行政审批局民生服务与资格资质管理处三级主任科员杨萍说。
政策落实,开拓投资新蓝海
在平潭,旅游业朝着“政府主导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模式稳步发展,不少民宿开发者坦言,民宿是值得长期投入的新蓝海。
背倚青山,面朝海湾,位于磹水村的平潭读旅·蓝眼泪两岸艺术民宿,独守着一片蔚蓝海景。“平潭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清晰,市场环境有秩序,创业前景也更为广阔。”负责人邓存表示,福建正全力打造“全福游、有全福”品牌,“读旅”民宿也着力构建“全福游、有全福”营销,民宿专注于城里、山里、海里系列概念,已覆盖厦门环岛路、永定土楼、南靖土楼、平潭岛、湄洲岛等旅行地。
令从业者安心扎根的,源于实验区“店小二”式服务——
去年初疫情发生之时,平潭出台支持涉旅企业应对疫情共渡难关八条措施及实施细则,通知已备案且达到奖补要求的民宿提交相关材料申请奖补。截至去年底已兑换奖补民宿223栋,拨付奖补532万元。
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制定《平潭“岚宿之星”评选工作方案》,从乡村旅游民宿的外部环境、建筑与布局、服务设施、服务质量要求、管理与效益等5个方面对参选民宿评选打分,首批推出10家“岚宿之星”,活动还进一步促进各旅游村与各民宿业主相互学习交流,发挥民宿产业推动乡村振兴重要作用。
……
针对游客对于高品质旅游产品的迫切需求,平潭还制定《乡村民宿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若干个旅游特色村暨民宿重点村,加快构建与国际旅游岛相适应的乡村民宿旅游产品体系,按照“田园风光型、水乡渔村型、景区依托型、文化创意型、红色旅游型”的特色主题,优化乡村民宿发展布局。(林霞 王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