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8道拐”到“世界第一高墩”
大凉山深处架起致富天路
金阳三峡连心桥的桥墩已拔地而起。
石一火者
险峻的28道拐。
全长13公里、垂直高差800米,28个回头弯形成“之”字,如同白色丝带在绝壁上蜿蜒。这就是凉山州金阳县芦稿镇大湾子村著名的通村天路“28道拐”。
不远处的金阳河畔,三峡连心桥8座桥墩拔地而起。其中,6号主墩高达196米,这也让它成为世界上最高的钢管混凝土格构空心桥墩。
从“28道拐”到“世界第一高墩”,两处工程奇观见证了金阳县的交通巨变。过去五年,金阳县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打通了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村民收入翻几番盘山公路变致富通道
交通瓶颈一度是大湾子村发展的最大制约。
2005年,邹连均当选村支书,同年,村里通过自筹资金、投工投劳的方式,决心打通下山的公路。他至今记得村子里修路时的火热场景:“村民没见过挖机,施工的时候都站在村头看,盼着路赶紧修好。”
一年后,一条3米多宽的机耕道修成。但是,大湾子村山坡陡峭,下雨后机耕道依然湿滑难走。随着脱贫攻坚的推进,2015年,当地交通部门投入826万元,启动大湾子村通村硬化路项目。
2016年,硬化后的“28道拐”绕山而上,大湾子村223户832人出行不再难。年轻人骑上了摩托车,条件更好的买了面包车,只需20分钟,就能开到山下的芦稿镇。
村路畅通后,当地特产青花椒、白魔芋销路更好,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过去外面的人上山收青花椒,会以运费高为由压低价格;现在路通了,花椒的价格高了。”邹连均说。通路之前村民人均收入1000元左右,现在是5000元左右,增长了4倍。
不仅如此,还有村民抓住修路的机遇,另辟蹊径找到致富的方法。65岁的罗成平就是其中之一。
16年前,罗成平得知村里准备修路时,贷款买了第一台挖掘机,参与村路建设。如今,他家已经有3台挖掘机,两个儿子的建设足迹从金阳延伸至昭觉、布拖和云南的昭通、昆明。
世界第一高墩诞生一座大桥连通新老县城
如果说通村公路打通了“脱贫最后一公里”,三峡连心桥则激发了金阳县城的发展活力。
金阳县老城区呈狭长形态,地少人多,人口密集;且地处半山腰上,属于滑坡地带,县城发展正在向城东新区转移。想要发展新区,就必须跨过横亘在新老县城之间的金阳河。三峡连心桥就此诞生。
3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三峡连心桥施工现场,8座桥墩高耸入天。其中,6号主墩高达196米,相当于65层楼高,这也让它成为世界上最高的钢管混凝土格构空心桥墩。
来自四川铁投川交公司的项目总工何锐介绍,为了加快施工进度,项目部自主研发了多种施工设备,获得二十多项专利,仅用一年时间,便完成6号主墩的施工。
“我们将于6月底开始合龙,10月份完成全部主体工程。”何锐说。三峡连心桥全线预计于2021年年内建成通车。
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正在延伸
从135个建制村全通硬化路,到“世界第一高墩”诞生,再到两条高速公路同时开工,县城即将实现高速零的突破……金阳县交通局副局长石一火者见证了家乡交通巨变。
2002年,从成都交通职业学院毕业后,石一火者选择回到金阳,助力家乡交通发展。“当时全县还有五条乡镇公路没通,村路几乎没有通的。”从小在金阳长大,他对当地交通制约的体会尤为深刻,也希望以交通人的身份为家乡脱贫贡献一份力量。
石一火者介绍,“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金阳步入交通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2016年以来,金阳五年累计投资7.8353亿元,建成通乡油路13条275.3公里、通村硬化路135条537.9公里,全面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所有建制村通客运,村农路网基本形成。
“十四五”期间,随着宜攀高速、西昭高速的建成,金阳县将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到西昌、成都的车程将分别缩短为2小时和4小时。
除此之外,国道356已完成初步设计,力争2021年动工,国道353也将于今年下半年立项……
未来五年,金阳县交通将进入“畅通内循环、贯通出境路”的高速发展时期,一条条新建道路如玉带贯通县城乡村,没了山川阻隔,金阳人的致富之路将更加通畅。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曹菲王秋萱实习生罗一致凉山金阳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