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中部地区的大城市,城区内路网密布,交通发达,尤其是主城区里,城市主干道和小路大路纵横阡陌,四下通达,成为最常见的街景之一。行走在城市车水马龙间,看到的马路各有特色,大多是机动车的“天下”,但在武昌区中山路附近却有一条集装箱马路。这条马路建在毗邻的一座小山坡上,路基环绕曲折,沿途遍布密林和涂鸦,人迹有限,闹中取静,别有意境,它就是小龟山上的环山路。
建在闹市小山坡上的马路
城市内部的马路非常常见,尤其是在人多的生活区里,马路的数量是衡量交通便捷的指标之一。一般来说,城市虽然没有乡村户外复杂的地形,但本身也是由此发展成型,多少会保留一定的“原生环境特点”,比如说山坡和湖泊。湖泊可以搭桥,山坡可以凿隧道,除此之外,也可以修建对应的观赏和绿化园区,像武昌区的这条小龟山环山路就是充分改造的马路,兼顾绿化休闲功能。只不过与大多数绿化区比较,因为整体区域广,使得这条环山路有更多发展可能,文创区的概念是最有可能实践的方案之一。
进一步来说,这个方案也与环山路周边的环境和区位有关,毕竟,作为城市的主城区之一,环山路附近有小龟山路和中山路,商圈和生活区规模都不小。有地铁通达,有高校入驻,还有超级工作区,让小龟山附近的人气只增不减,处在热门闹市地带的小龟山当然很小的改造都会引人关注,何况还是一整个山体的巨大改造。不过,在改造之前,小龟山上的环山路已经有一定的特色“风景”了,这个风景就是集装箱。
集装箱组成文创风格环境
可以说,集装箱是小龟山环山路上最大的亮点,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集装箱这个东西出现的地方就很有意思,要知道,一般它只会出现在车站码头等运输节点区域,且是货运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小龟山附近又没有类似的中转点,它们突兀立在山上,反差之大,不得不让人充满好奇。其次,除去货运节点这个概念,对于集装箱出现在小龟山的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它是由此诞生,是在此加工而出,或者是经过维修再投入利用,山上有加工集装箱的工业企业。
这个也能从小龟山环山路上沿途的布局看得出来,比如一般人从中山路转到小龟山路,再从山脚上小龟山,沿途就是密集生活区,高楼大厦都有,小作坊小民房也不在少数。在山脚下上去,入口处很开阔,地势平缓,植被与行道树尤为密集,除此之外,那两三件集装箱也非常亮眼。继续向山上走,地势越来越陡,树林也一脉相成,而集装箱只多不少,立在两侧。集装箱的体积很大,类似铁路运输的样式,也有船运的样式,颜色有黑色的,也有蓝色的,单个的立着宛若小房子;双个码放的则如小楼。
遍布密林和建筑涂鸦
集装箱的密度在山腰上达到最高,有意思的是此地还有一座破旧工厂。工厂的logo早已不见,只看得到零星的厂房,全钢架,被灌木丛掩盖。厂房前有空地,码放着大小颜色各异的集装箱,外形看着非常陈旧,有斑驳的锈迹,风吹日晒下,其实已经类似和土地融为一体。集装箱上有人拉出钢丝做晾晒用,上面挂着衣服,也有围起来种菜园的,阵阵异味。偶尔有鸟类飞上集装箱,慢慢移动,看到人走进又突兀飞走;扔一块石子上去,砸出一阵清脆的响声。
集装箱的旁边是密集的树林,香樟树居多,可能也得益于这些行道树,遮阳避日,让集装箱的废弃状态大大延缓。树林在环山路这边有序分开,为马路让道,而大陆之外则是绵延成片,覆盖率较高,可能整个中山路沿线,也只有这处小龟山附近的绿化率最高。站在马路上,听得到鸟鸣虫唱,也有机动车的断断续续噪音,显示出近在咫尺,但真正透过树林,看到的只有最近的几栋高楼。行道树在山腰处有几堵围墙,红砖水泥材质,刷了石灰,上面布满涂鸦。
继续往山上走,山路开始大转弯,崎岖不已,地势反差也慢慢变大。有意思的是,在这个地带还有很多房子,常见的土房,三四层的样子,红砖黑瓦,外墙斑驳,窗台也掉了,看着不像是有人居住,是待拆迁的区域。即便是在这里,依然有很多集装箱,立在一处,上面也充满了涂鸦,看来有很多驴友会经常光顾此地,成为城市里又一处非正式的文艺圣地。但这样的景象肯定是短暂的,毕竟整个环山路和小龟山,改造是迟早的事,这条集装箱马路不知道是否还能保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