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安背翰林祠全景
地理位置
久安背翰林祠位于宁远县城南18公里的湾井镇久安背村西口,又称进士坊,为纪念宋代进士太常博士李世南而建。东经112°00'38.8"、北纬25 °26'17.9"。海拔高度258米。翰林祠地处九嶷山森林公园内,四面群山环绕,在其南侧紧邻的是九嶷山中的第六峰—石楼峰,北侧为秤砣岭,西侧是大片的农田。
久安背翰林祠戏台
自然与人文环境
久安背翰林祠位于宁远县城南18公里的湾井镇久安背村西口。村庄处九疑群山环抱之下,村东有九峰之一的石楼峰,村庄座东朝西。村西为田洞,泠水上游一支流由田洞中流过,形成了较为广阔的小流域平原。
一、自然环境
1、地质构造:宁远县地质构造复杂,地层除未见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出露之外,从元古界震旦系至新生界第四系均有分布。
2、地貌形态:宁远县属湘南山区,地形复杂,地貌周高、中低,山区、丘陵、岗地和平原俱全。地貌形如舟状,南北长,东西窄,四周山地环绕,高峰叠起,连绵起伏,脊谷相同,脉络清晰。南面九疑山,北面阳明山高峻挺拔。东西两向山势较低。中部则丘、岗、平交错分布,地势波状起伏,较为平缓。地貌轮廓恰似一条北头南尾的航船。形成县境独特的“天然温室”气候。
3、气候特征:气候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为夏冬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温高、积温多,年平均降雨1448.6毫米,主要集中在4—6月,气温最高40.2度,最低—6.2度,年平均气温18.4度,粮、豆、烟叶、林、稻为主产。
久安背翰林祠中厅
二、人文环境:
现翰林祠的东、南、北均为民居,两侧有小巷与民居相隔,翰林祠前为村大道,现已被水泥硬化,四周的民房现大多保持原貌,近现代建筑离翰林祠有一定距离,翰林祠的整体风貌未受影响,该村居民均为李姓。
基本状况
久安背翰林祠位于宁远县城南18公里的湾井镇久安背村西口,座东朝西。翰林祠又名进士坊,为纪念宋代进士太常博士李世南而建。李世南(971—1043年)字唐卿,大中祥符八年乙卯(1015年)蔡齐榜进士,初授长沙县尉,迁全州军事判官,转韶州,特敕著作佐朗,知衡山,移闽县,迁秘书丞,赐牙绯,擢筠州通判,加上骑都尉、广威将军、朝奉朗、国学博士,通判江宁,转太常博士。后立进士牌坊以纪念之。宋代建下座三厅,明建祠前牌坊,后经同治三年修葺,清光绪(1885)已修上座二厅,现存建筑占地1856平方米,形成一池、一门坊、一戏楼、五厅堂、五天井、两厢房的格局。
久安背翰林祠澡井
翰林祠的牌坊为三门四柱三楼式,全木结构,主楼为庑殿顶单檐,主楼檐下均饰有八层如意连体斗拱,两翼楼檐下饰七层如意连体斗拱,坊楼宽14.5米、深4.5米、高10米,牌坊横坊上饰有飞禽走兽木雕,主楼背上饰宝瓶及鳌鱼吻,置镂空背窗,牌坊以穿斗梁架与李氏宗祠大门相连,祠前有雄狮一对,祠门后有戏台、天井、前厅、中厅、后厅,现都保存完整,厅内存有清代碑刻6方,坊前有月台及半月形池塘,池塘宽约5亩,四周用青石护坡,流水不断。翰林祠除前面开阔外,其它三面现均为民居,民居基本保持原貌,近现代建筑离此较远,未对翰林祠整体风貌造成影响,翰林祠后为浓密的山林。
久安背翰林祠回廊
历史沿革
宋代,族人建下座三厅;
明代,修建祠前牌坊,题“翰林祠”
同治三年,对久安背翰林祠进行整体修葺;
清光绪(1885),建造上座二厅,久安背翰林祠形成一池、一门坊、一戏楼、五厅堂、五天井、两厢房的格局;
民国,整体建筑进行简易修葺,文革时期“翰林祠”匾额被拆去,1982年复安装于门坊;
1982年10月,宁远县人民政府公布久安背翰林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进行过局部的修缮工作。
2006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久安背翰林祠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下文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久安背翰林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市文旅广体局
编辑/周赒 审校/胡萍
“文化永州”投稿邮箱:xck8365033@126.com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