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根社会酒店的户外场所
在美国华盛顿州宾根市有这样一家酒店,它如同孩子的折纸般漂浮在空中,朴素、自然却内含惊喜,为去哥伦比亚河峡谷旅游的游客提供了一个“家庭院落”的场所,一间温暖的屋舍,一场关于空间的探索之旅。
酒店由Waechter 建筑事务所设计,建筑面积共1858平方米,整体由五个各不相同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一个老旧学校的重新利用、二十个独立的旅馆舱、一条有遮盖的过道、一间温泉浴室和一处避难所。其中坐落在河边住宅区的主学院楼提供了10个私人标准间和两个有24张床的青年旅社,还包括了接待区的图书馆、储物柜和健身房,功能齐全。酒店设计上,设计师立足当下人们的需求,将现代舒适感与历史保护融合在一起,利用建筑的形态与布局来实现空间的虚实变化,丰富人们的空间感受和感官体验,其建筑的材质色彩和简约的景观设计,也体现了设计师对自然与历史的尊重。
虚与实
酒店户外
酒店最具特色的当属白色的“折纸”建筑和由它围合的庭院。对比以往熟悉的酒店布局,庭院与建筑主体多是从属分布的,往往是以建筑为中心前后或左右分布庭院,庭院一般以墙体或者景观种植物围合而成;或者以建筑为中心,自然景观围绕四周,形成开放式庭院。而家和社区,通常会以建筑立面围合成一个舒适的庭院空间。宾根酒店主体设计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利用建筑自身立面对空间进行围合,为宾客提供一种社区式的“家庭庭院”场所。
酒店鸟瞰
酒店“折纸”建筑在布局上将20个相互独立的旅馆舱沿六边形分布,并通过一个悬空的共享屋顶进行联系,从而完成对空间的围合。这样的设计新颖独特而充满趣味。首先,该屋顶使走道拓宽双倍而创造出一个弧形有遮盖的过道,这个过道灰空间可以是室内空间的外延,也可以是室外空间的内置,为人们增加了公共活动的空间;其次,该屋顶围合出了一个共享庭院,形成了一个正向聚合的空间,内部有娱乐休闲区和景观绿化,这样的屋顶界面为酒店和周边其他社区提供了清晰的界限,同时也保持了酒店的舒适尺度;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舱室是一个个独立分布的个体,在平面上并不连通,仅用悬空的屋顶进行链接,使得边界有围合有开放,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坐拥内部庭院与外部自然的双重景观。
舱室立面实体围合处,庭院花园的近景让你感到绿意浓浓、温暖人心,无舱室处仅有屋顶覆盖,通透自然,往外望去,如画框般框出远处绵延的丘陵和壮阔的河景,震撼心灵。入住宾根酒店,可虚可实,可进可退,进则山间观天地,退则庭前赏落花,一屋一庭院,一眼一世界。
独立与共享
酒店游泳池
酒店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体块,宾根社会酒店的旅馆舱为契合周边环境,舍弃高度而采用多边形的建筑几何体横向布局,不规则的几何建筑形态形成了一个六边形的环,营造了聚合向心空间,增加了空间的凝聚力。因此在建筑功能布局上,考虑中心空间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内部设置为共享庭院和公共休闲娱乐区,而四周每个旅舱各自独立,分布于六边形环上,保证住户的私密性和独立性。
内部公共空间的中心是一栋新的水疗和浴室建筑,它与周围的海水浸泡游泳池、桑拿浴室、冷热水浴池和咖啡店共同构成另一个六边形的聚集空间,形式上与“折纸”建筑的大六边形遥相呼应,却也有所不同。虽都是六边形布局,但中心公共建筑的小六边形与主体旅馆舱的大六边形并非中心对称布局,而采用离心式错位设计,打破内部庭院的单一对称和重复布局,从而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多样的分隔空间,造就了最为开阔的庭院景观,实现了内部庭院功能与形式的最优化。景观设计上采用简洁的设计手法,在起伏的地形上种植大面积的草坪,并置石进行点缀,草坪与水泥地之间通过碎石进行过渡,增加景观舒适度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自然,实现景观与自然的相融。
酒店室内
此外屋顶的样式也十分有趣,旅馆舱室建筑的连贯屋顶是外高内低向内凹陷,加强了空间的聚合感,而内部这个六边形的建筑屋顶是中心高周边低,向外凸出,突出了庭院的中心焦点。这一正一反、一凹一凸在形式上打破了现代建筑的单调,丰富了建筑屋顶的多样性。而最中心的温水泳池和凉水泳池顶部镂空天然采光,阳光挤过天窗俏皮的散在墙壁上、泳池中,沐浴在一汪池水中,看风吹云动、云卷云舒,好生惬意。
现代与传统
酒店客房
度假区坐落在上世纪80年代的宾根校舍中,该校舍最初建于1908年,并在1933年大火后由平民保护团在1937年进行重建。Waechter建筑事务所设计团队对学校进行翻新设计时,注重材料的重复使用,酒店大厅和局部地板采用建筑的原始材料和现有材料组合而成,使建筑保留大部分原始和传统的感觉。而建筑顶面的新型材料和建筑立面和床头墙壁的杉木、松木等传统材料形成了强烈对比,新旧材料实现了现代感和历史感的和谐统一。
俯瞰整个建筑,酒店外观拥有干净利落的线条,白色的“折纸”和灰色的周边建筑不期而遇、格外醒目。而舱旅内部设计没有夸张的装饰,没有耀眼的色彩,有的只是家庭般温馨的摆件以及白色木色和谐的色彩搭配,低调中尽显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