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距离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参加央视财经频道首季《魅力中国城》节目已有三年。
这三年来与央视财经频道《魅力中国城》节目一路同行,一路收获的凉山彝族自治州都有哪些悄然发生的变化呢?快来一起看看吧~
01
因火而生、因火而兴的凉山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是一个崇拜火的民族。大多数彝族都居住在高寒山区,早晚气温相差比较大,“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正是彝族人居住环境的真实写照。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彝人对火的依赖性很强,一生都离不开火塘。
2017年在《魅力中国城》的舞台上,凉山的火舞表演不仅唤起了凉山人浓浓的自豪感,还吸引了无数人想去参观。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最热闹的节日——火把节,每到这天都有数十万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当天晚上,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会身穿彝族服装,去到火把广场点燃火把,随着跳动的火焰跳起达体舞,游客们也会跟着音乐不由自主地跳起舞来。
在2018年凉山彝族传统火把节暨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西昌)博览会期间,据统计数据显示,火把节前4天时间,凉山吸引了超过215万游客前来,旅游收入达10.79亿元。
在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凉山州委书记林书成看来,火把节充分展示了当地的民族文化和文化自信,把民族文化作为引领,依托现在旅游扶贫的政策,把乡村旅游做起来,正是凉山州脱贫以后发展产业、振兴乡村的一条出路。
02
打通对外“桥梁”,焕发村落新颜
还记得在《魅力中国城》节目中攀爬天梯的那个孩子吗?他的回眸一笑,曾温暖了很多人的心。2017年因参演《魅力中国城》的他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来到北京,在北京的机场上看到传输带,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这个孩子叫海来曲步,来自悬崖村。“悬崖村”又叫”阿土列尔村”,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山坳中,从山底小学到山顶村庄海拔高差近1000米。2016年以前村民走向外面世界,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越过13级218步藤梯。
渐渐地,悬崖村引起了外界的高度重视。政府为了扶持这个地区,拨款6个亿用于这个村落的道路建设。2017年,2600级的钢梯工程竣工,解决了悬崖村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时间过去两年,投资80多万元的一条货运索道也建了起来。
“爬到山顶找信号”是过去“悬崖村”居民的心头之痛,如今随着基站的建成和宽带的开通,村里已实现4G网络全覆盖。随着通往外界的桥梁被打通,越来越多的悬崖村村民成为“网红”,他们拿起手机向外界传递村里发生的大小事的同时,还顺带增加了当地旅游收入和土特产销售渠道,为贫困村的脱贫致富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全新途径。
如今,悬崖村里山上山下开起了8家小卖部,山上办起了第一家农家乐,山下有了第一家苞谷酿酒作坊,悬崖村的山顶还建起了一个非常漂亮的酒店,可以俯瞰云海。村民的生活也得到很大的改善。
03
借西昌资源,促凉山发展
西昌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地级行政区首府,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的璀璨明珠,是举世闻名的太阳城、月亮城、航天城,是全国少有的山、水、城相融的城市,也是名副其实的康养度假天堂。这里不仅有适宜居住的温度、湿度、海拔高度、空气洁净度、氧气度,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泸沽湖
△泸山
△邛海——一个来了还想来的地方
不管是泸沽湖、泸山还是邛海,西昌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魅力中国城》这个舞台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吸引了无数游人前来参观。据悉西昌2018年旅游人次达2350万,旅游收入达230亿元。
从参加完《魅力中国城》第一季的竞演之后,西昌就开始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全力推动旅游“首位产业”跨越发展,短短几年间西昌就获得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国旅游城市榜20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等诸多“国字号”名片。
这些“国字号”名片,成为招商引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在2018年首届凉山彝族传统火把节暨《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西昌)博览会上,西昌不仅缔结了78个友好城市,还签约项目576亿元。凉山更是签下20多个项目,总金额达1134.98亿元。
2019年初,大凉山文旅康养招商推介会在成都举行,西昌市签约项目301亿元。5月17日,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重庆开幕,凉山州举行文旅康养展示及招商推介会,西昌市签约项目103亿元。
借着西昌投资热势的的东风,在本次推介会上,凉山州共签约投资合作项目18个,投资总额达208.45亿元。
总之,央视财经《魅力中国城》这档节目,不仅让世人认识了西昌这座城市,还让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文旅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今后在《魅力中国城》的牵引下,凉山的未来发展之路势必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