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供奉着文殊菩萨的五尊法身。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黄庙共同存在的佛教道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包括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一般来说,称五峰以内为台内,五峰以外为台外。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
一般对普通游客来说,游览五台山就是至台内的台怀镇。然后游览台怀镇的各处寺庙。但对虔诚的佛教徒来说,至五台山最主要的目的则是要朝拜供奉在五台山内的文殊菩萨五尊法身。朝拜过程一般都是徙步,而最虔诚的佛教徒甚至是一步一叩首的完成。这一过程被佛教徒们称之为“朝台”。
而“朝台”又被分为了“大朝台”和“小朝台”。
“大朝台”是最古老的朝台线路。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应化道场,文殊菩萨有着诸多法像化身。而组成五台山的东、西、南、北、中五台的五个高峰,分别供奉着文殊菩萨的五种化身: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
相传唐高宗时期,天竺僧人佛陀波利闻文殊菩萨在五台山,于是远赴五台虔诚礼拜。而在五台山得到了文殊菩萨的点化。之后重返本国,取得《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带回,并进行翻译。而这部经书也被中国诸多佛教宗派尊为“三大神咒”之一。而佛陀波利朝圣五台山的路线,正是朝台古道的原型。
而接下来的数百年中,无数佛教徒,沿着佛陀波利的足迹,发愿朝圣五台山。这就是所谓的“大朝台”,指全面膜拜五台山之意。其中供奉文殊菩萨五个法身的五个台顶是必经之地,即南台、西台、中台、北台和东台。
因为“大朝台”全程最短路程也要50公里以上,路途漫长并且高海拔气候多变,除了虔诚的佛教徒,很少有人去走完。而到了现代,因为户外运动的兴起,人们对亲近大自然的兴趣越来越大。而五台山五峰一路全是原生态的环境,高山草甸、云际无边,而草甸上牛马安详漫步。大自然的美景完美融合在一起,让人迷醉。同时,因为五台山是华北地区最高点,上最高点海拔达到3000米,多变的气候、和高海拔的缺氧状态,是许多登山爱好者出发挑战更高海拔前完美的训练场,所以成为无数户外爱好者心中完美的徒步圣地。而“大朝台”路线也成为了户外穿越的一条经典路线。可以说,只有脚步踏遍五台,才能说是真正领略了五台山真正的魅力。
“大朝台”路线分别为正穿和逆穿两种。正穿通常以台怀镇为中心和起点,沿顺时针方向,先后朝拜佛母洞、南台、西台、中台、北台、东台,最后回到台怀镇。而逆穿则是逆时针相反穿越。而因为五台台顶大部分时间气候恶劣,积雪、大风占据了一年的大半时间。所以一般最佳的朝台时间为每年的六月,其次是五月和七月。其它时间最好不要登台顶。
但因为“大朝台”徙步路线较长,一般需要一天半时间。同时高海拔的缺氧和气候恶劣,导致“大朝台”有一定的困难度。所以现在行走在五台“大朝台”路线上的基本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和户外驴友。于是,在人们把五个台顶供奉的文殊菩萨的五种法像集中供奉在台怀镇的黛螺顶上。普通游客和佛教徒来到这里就能一次朝拜五尊文殊菩萨法像,相关于上了五个台顶。因此,人们将朝拜黛螺顶称为“小朝台”。
而“小朝台”也有一个传说。具说乾隆屡次来五台山欲登台顶朝拜五方文殊菩萨,都被风雨所阻。于是将黛螺顶的主持召来,给他出了个难题:“下次我再来时,既不登台顶,也要朝拜五方文殊。”主持便想出了个办法,就是将供奉在五个台顶的五尊文殊菩萨法像合塑于黛螺顶正殿内。登黛螺顶等于登五台顶,进正殿朝拜五方文殊等于朝拜五台顶的五方文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