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宁波开车出发,两个小时可至象山县南田岛上的小百丈村。该村依山傍海,老石屋、水库、百亩茶园、千亩柑橘园、张苍水兵工厂遗迹,文旅资源丰富。然而,以前因为许多宅基地和农房一直闲置,资源得不到利用,村集体经济较薄弱。
该村获发浙江首本“三权分置”不动产权证,第一期与33户农户签订协议,租用村里15处石屋和周边近6300平方米闲置土地,改建民宿。该民宿每年可给出租农户带来租金收入11.28万元,同时年新增村集体收益12万元,有效地将闲置农房资源转化为经营资产,促进了农民增收。
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最后一块地”,农村宅基地改革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近年来,宁波市以象山县为重点开展了闲置宅基地(农房)激活利用改革,在2020年下旬,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确定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象山县成功入选,系宁波唯一。
象山县农村宅基地改革尝试大致可分为“拆违”“立规”“活权”三个阶段。“拆违”着眼于人居环境治理。象山县在全省率先实施“一户多宅”清理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梳理式改造,有效清除农村违建和“危旧破”农房,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农村拆出新空间、新形象。
“立规”旨在探索宅基地精细化管理。象山县连续出台系列政策,实行乡村建房差别化供地、农村建房乡镇审批、农房风貌引导等新规,成功创建浙江省首批“无违建县”。
“活权”即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后,象山县大胆探索,以签订三方协议,确权登记的形式,将中央一号文件落到实处,将宅基地资格权与使用权分开登记,农户和经营户各持一本,明确双方的权益收益、使用期限、用途范围、权利处置和所有权归属等等,由此理顺了三权关系,解决了各方的后顾之忧,实现各方的共赢。
多年来,象山县大胆探索、稳慎推进,已基本构建了宅基地管理的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激活利用的“象山路径”,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象山县推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获评中国改革开放地方改革创新案例;入选浙江省改革创新十佳案例;列入第四批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和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以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为抓手,象山县因村制宜、特色发展,创新闲置资源激活利用方式,促进乡村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打造了一批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成功案例,真正实现“颁发一本证、引一个项目、搞活一个村、富一方百姓”。
象山县泗洲头镇墩岙村村民黄伦祥,采用三方合作模式,投资了4幢精品民宿与观光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业态,带动周边农户联动运营18幢民宿客栈158张床位,实现年营业收入100万元。
黄伦祥还与墩岙村积极合作,充分发挥民宿项目的辐射效应,有效盘活南湖水库、荒地、农田、鱼塘等闲置资源,改造成水上游乐园、“烧烤长廊”、垂钓区、儿童摸鱼区,推出应季果蔬采摘体验,推动传统农业向农旅融合发展,目前村内有民宿14家,每晚均价在500元到1000元左右,全年入住率保持在60%左右,旅游旺季一房难求,有效激发了农村的活力和潜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三农”问题解决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村住宅升级改造问题成为绕不开的课题。
国家要求推广应用农房现代建造方式。要应用绿色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探索装配式建筑、被动式阳光房等建筑应用技术,注重绿色节能技术设施与农房的一体化设计。
为响应这一要求,近两年装配式建筑发展得如火如荼,绿色、环保、快速、安全的装配式建造方式进入农村市场,这有助于优化农村住宅升级改造,拉动建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可谓一举三得。
建筑变革,建材先行。根据国家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我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2025年将达到3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提高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比例,强制淘汰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质量性能差的建筑材料,2021年多地区出台关于装配式农房发展鼓励政策,对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型建筑材料企业来说,农村市场可谓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