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雨流丹”为1984年兰州市园林局与兰州晚报社评选的兰州新十景之一,它用诗一般的隽语浓缩了安宁堡桃林景观。安宁堡桃林的最早记载见于新疆叶尔羌帮办大臣倭仁的《莎车行记》。咸丰元年(1851年)三月十八日,倭仁自北京赴任所,途经兰州安宁堡,但见“桃花十里,顿觉边地生春”……
晚清到民国时行旅多在其行记中记载安宁堡的桃花。但实际上安宁堡栽培桃树的历史要更早,起码应该在明孝宗成化十八年(1505年)三边总制杨一清构筑安宁堡屯兵戍守以后。而兰州桃树的最早记载,见于《新唐书·吐蕃传》,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大理寺卿刘元鼎自长安(今陕西西安)赴逻些(今西藏拉萨)与吐蕃会盟,抵黄河,但见“兰州地皆秔稻,桃李榆柳岑蔚”。可以推知唐代以前兰州也应栽培桃树。因为陕西、甘肃是桃树的原产地,有4000多年历史,汉武帝时中国桃树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波斯,以后又传到地中海沿岸及欧洲、美国。
桃 林
桃树是农耕文化典型果树品种之一,它极为喜光,适宜干燥气候,又耐严寒,根系分布浅,适宜于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这些生物性特征特别适宜安宁堡的气候和立地条件。因为安宁堡一带的土质是黄土与细沙,砂性土壤,再往西走土质多为红色砂土,并且地势平坦,自南朝北缓缓升高,一直到北山之麓,但坡度不大,这里凡是水车不能灌溉的地方,不能种菜,又不宜种粮,堡民遂大量栽植喜燥厌湿的桃树,逐渐形成自费家营过安宁堡到沙井驿陈家庄的大片桃林。
这片桃林由地方品种构成,有鹰嘴桃、平顶离核桃、半水不旱桃、大旱桃、朱砂尖桃、噎死狗桃、迟水桃等,林林总总,不下十来种。花期有早有迟,延长了赏花期,早桃7月下旬成熟,迟的9月下旬采摘,三个月都有桃子吃。有的汁多甜蜜,有的肉厚,甜中微酸,有的适于生食,有的可制果脯。
关于安宁堡桃林的成因,学者刘文生于1947年实地考察后,写出《安宁堡桃林经济地理的调查》,做了推论:安宁堡的“桃林之成因,或可能因系河岸太低,又加上土质疏松,不易筑堤汲水灌溉,或则此地较河岸为高,引水困难,再者此区河谷平原较宽,且为冲积成之砂性土壤,宜于桃树生长,所以最初农人以桃树试种,收利较厚,遂逐渐推广而成今日之桃林。”这个推论应该能够成立。
刘文生实地测量,并采访安宁堡老农,得出这一大片桃林的面积,它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其中桃树最多,其次为杏树,再次为梨树及枣树。老农说数十年前,这里的桃树比现在多,但不知何原因桃树少了,但是每亩地桃树的容栽量未曾改变,即“每亩植桃树约十五株,可产桃十五担(旧制1担为100市斤)左右,售出之价,可买小麦三斗多(一斗等于一石),较普通旱砂地之收获高三倍,惟较水砂田,则略逊色耳。此种果园多为本地人所有,佃租者极少,采分桃制,平常多用评分制,即园主佃户各得五成。”
果树栽植后,桃三年,杏四年,梨五年即可收获。只是桃树的寿命较短,产桃期最长不过十余年,因此桃树的更新期很短。
“据本地居民说:他们职业以果树业为主,自己有林地的占百分九十以上,因而土地分配,尚属均匀,此为中国农村中罕有之现象。”堡民不像种粮的农民一年忙三季,冬季为农闲,劳作不太辛苦,生活相对安逸,每逢果树开花结果时期,甚为忙碌,待到果实成熟摘下后,“则一无所事,静待堡里,另有少数人经营小本买卖,把过去储藏之干果,售与批发客商(主销兰州),以谋衣食,居民几全赖卖果子度日,不如是将无以为生矣”。
刘文生与他的同事王德基还实地测量,估算了安宁堡一带桃子及其他水果的产量以及这里的水果对于兰州市经济的影响力。测算的结果是每亩桃树14株,杏树、梨树因株距较大,每亩少于14株,平均按每亩14株算,6平方公里的果林共有果树12.6万株,按每株产果一担算,每年共产果子12.6万担,其中桃树占三分之二, 杏、梨、枣合占三分之一 。当时兰州市人口约20万人,若市民每人每年平均消费40斤水果,则至少有三分之一,可以运销外地,以换取食粮或其他必需品。他们调查到1946年安宁堡生产的桃子等水果在兰州市每百斤仅售法币4至5万元,而运到西宁等地,价格可提高两三倍。
关于安宁堡的地价,1946年每亩桃林售价10枚银元,1947年涨至12枚银元,而1枚银元可兑换法币25万元,12枚银元就是法币300万元。但是安宁堡的农民非常爱惜桃林,在金钱的诱惑下,很少人卖地。
桃花会
桃林的兴盛不仅为堡民提供了安身立命之本,而且春暖花开时,桃红梨白,云蒸霞蔚,生气勃勃,引来兰州城内游客踏青赏花,带动餐饮业的兴起,唱戏上香的文化享受,于是晚清以来形成桃花会的民俗嘉年华。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桃花会也有两面,在带来正面效益时,又滋生了部分游客乱折桃花,影响桃子产量的弊端,于是产生了一场持久的堡民护花之战。
先说正面效应。安宁堡的桃花自晚清以来见于文字记载,欣赏桃花已成习俗。桃花盛开时,市民走出兰州城到安宁堡,有亲戚的走亲戚,有佃户的到佃户家,住两三天,吃住不愁,赏桃花踏青。有的市民联系票友,搭起秦腔班子,租赁行头,到安宁堡粉墨登场演唱秦腔折子戏,自娱自乐,为堡民及游客所欢迎。演完戏后,携行头回城,显得潇洒,豪放,才算真正浪了一趟桃花会。
抗战以来,兰州成为大后方,东南诸省沦陷区的民众随着学校、机关、企业、工厂迁徙兰州,而名胜区景五泉山入驻八战区后,一代名山成为军事禁区,远在40多里外的安宁堡桃林,则成了他们首选的游赏之地,以寄托乡愁。1947年,和平日报社主编易君左编印了《新兰州》一书,图文并茂,介绍设市6年后的兰州新貌,其中设词条介绍:“安宁堡:距市二十里,此一带春来桃花灿烂,景色嫣丽,为兰州近郊风景胜地。桃花开时,倾城往观。”并配以盐务局长、摄影家程知耻所摄安宁堡桃林照片。可知当时安宁堡桃林已成为兰州著名的景区。
每逢4月下旬桃花次第开放时节,看花仕女,络绎于道,星期天游人更多。游客们扶老携幼,坐着马车、大卡车、吉普车、小卧车,还有骑马、骑自行车的,也有步行的,尤其是甘宁青邮政局青年职工的自行车队,绿衣绿车,有如春潮奔涌,涌向黄河铁桥,穿过金城关,朝西奔去,车水马龙,途为之塞。
1947年4月20日适逢星期天,就有140多辆汽车载客驰往安宁堡,车费油价,动辄百万,公路局特辟游览大卡车,来回车票20万元法币。
兰州城内的饭庄早已在安宁堡桃林隙地搭起帐篷,摆设圆桌,砌成炉灶,烹调菜肴,开设酒席,每桌法币几十万元,价位很高,但仍有达官贵人、富商土豪携眷光顾,放情宴饮,酒足饭饱后,信步踏青,穿梭花间,赏花笑语。还有搭凉棚设茶座的,供游客休息饮茶,挣几个钱补贴家用。小贩挑担卖酿皮子、凉面、灰豆子、甜醅子、锅盔、腊肉,堡民也将冬果梨、干红枣以及果皮子、桃皮子拿出来叫卖,这是供一般游客吃喝的。好多游客自带酒菜馍馍锅盔,席地而坐,赏花野餐,洋戏匣子(手摇唱机)播放流行歌曲,别具韵味。
待大批外省人来兰州避难以后,安宁堡的桃花盛会,由较为冷清一变而盛况空前,但负面效应逐步彰显,游人多了,折花的人也就多了,你一枝,她两朵,在从前游人少时,尚不要紧,而今是整千整万的游客潮水般涌来,尤其是那些衣着鲜丽的仕女特别爱美,随便折几枝花,嬉笑玩闹,有的甚至攀上桃树,折一两枝桃花,在繁盛的桃花丛里摆姿势,享受人面桃花两比美的愉悦之情,让男朋友拍照留念。有的还攀登枝上,与蝴蝶对舞,唱着流行歌曲:“蝴蝶,蝴蝶,飞上金枝玉叶,人前对舞春风,百叶桃花树红;红树,红树,燕语莺啼日丽。”这一上一下,又挂落了许多花朵。堡民看着心痛,他们都是靠这个桃林来吃饭,每人折上两枝,在游人们固然是爱花心切,而对于堡民来说,这桃子将大大减产,卖桃收入减少,吃饭穿衣就成大问题了。因此堡民连年向省政府告状,所以每到春季桃花盛开时节,省政府顺应农民的请求,在满城四关及安宁堡桃林,张贴布告,严禁攀折桃花,并令警察局在桥门设岗搜查,违者予以重处。同时农会及堡民也到处张贴花花绿绿的标语启事,提醒游客,甚至向游客告饶:
“欣赏桃花,不要忘了它是农民血汗的结晶!”
“不要因个人爱好,剥夺他人生活希望!”
“桃花是我们的生命线!”
“保护花木,人人有责!”
还用石灰水在墙壁上写着大幅标语:
“毁花折木,是损人而不利己!”
“游览桃花,不要做桃花的刽子手!”
“毁折花木是野蛮的表现!”
“打倒摧花折木的人!”
邮政代办所的墙壁上贴着一张红纸布告:
“诸位游玩桃园的先生们:
你们都来了,我们很欢迎,但是有一部分游客使我们有些惧怕!因为他们(她们)会伸出魔掌或血手来到我们的桃树上做公开的强(应为抢)劫,但你们那(应为哪)里知道,那些树林是农民的饭碗,不要把你们的快乐建筑在农民的痛苦上!所以我们深望诸君不但自己不去折花,且令正义给强有力的制裁。最后祝诸君高高兴兴地来,痛痛快快地去!”这是一种哭诉。农会所写的标语将上述布告的内容浓缩为两句话:“欢迎各界参观,谢绝攀折花木!”照顾游客、堡民两方面的感情,易为游客所接受。
有修养的游客也不在少数,他们尊重农民,尊重大自然,对于桃花采取“只可远观,不可近亵”的态度。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王子云一行就是一例。1943年春,他们游览安宁堡桃林,为黄土山黄河水之间灿烂美景所感动,王子云遂搭起画架,画出一幅题为《安宁堡桃花》的油画。
安宁堡仁寿山下,千树万树桃花开,画家选取桃林一角,花枝招展尽向西,姹紫嫣红,背靠黄土赤裸的仁寿山,山颠天尊阁兀然独立,林下一片黄土地,只点缀着三五丛碧草。荒凉的背景与激烈的生命力,形成强烈的对比。田埂上坐着穿大衣的女士,为王子云的夫人、考察团成员、日本东京多摩川高等美术学校毕业生何正璜,似乎演绎着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画面题跋为:“谁道西北多荒漠,十里落红尽是春。卅二年春安宁堡赏桃花,归来并记。”这应该是存世的最早反映安宁桃花的油画作品。
文明观赏桃花的还有普通民众。1947年3月末,甘宁青邮政局职工在踏青赏花之余,选择一块隙地,在天然舞台上举行职工联欢会,周边花枝俏丽,幽香飘来,自是天然布景,在职工民乐队的伴奏下,女职工独唱《飘零的落花》《夜皇后》,双职工合唱《天伦歌》。之后是相声,说学逗唱,最后举行“摸彩”游戏,共有69位职工参加,邮政工会给每人送一份平均2000元法币以上的礼物,换取摸彩证,再将所送礼物依次列号,凭摸彩证,取彩号,摸取礼物。
游客尽兴玩赏,到下午4时陆续东返,车马滚滚,黄尘飞扬。孔家崖黄河沿上的筏客子,放开喉咙,招徕乘客:“雷坛河子!雷坛河子!”有的游客出于好奇心,约伴乘羊皮筏子东返,只见滔滔黄河上点点皮筏,颠簸而下,到雷坛河入黄河处停泊,游客进城回家。
到1951年、1953年,地方政府办过两届桃花会。直到改革开放的1984年4月25日至5月9日,安宁区政府举办设区以来的第一届桃花会,与兰州市物资交流大会同时举行。内容有春游桃林、文艺演出、体育表演、各种展览、工商展销、日杂农副产品交易、风味小吃、科技咨询等。特邀歌手蒋大为演唱他的成名作《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别有一番风情。姜昆、李文华的相声,引得游人笑声阵阵。与会者有省市领导、兰州市民、港澳台同胞以及美国、英国、日本、秘鲁、荷兰、加拿大友人,约10万人。此后,年年举办桃花会,增加了贸易洽谈等内容。近年来,因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川里的桃林基本被楼群替代,桃林遂往山上发展。
□邓 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