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适逢芳春盛景,错过又要再等一年,清明的小长假正好是踏春旅游的好时节,如今的清明可以用“肃穆而后喧闹”来形容,人们在祭拜祖先的活动后更多的是走到户外观赏春天的风光。
很有意思的是在敦煌壁画中发现,早在1300多年前的晚唐时期,清明就已经明令规定有小长假了。
敦煌文献S.1156《进奏院状上》记载,晚唐时沙州赴京请旌节者反馈报告说:“五日遇寒食,至八日假开。”
那个时候的人们在扫墓之余没有忘记的还是要和亲朋好友搓一顿好的,从敦煌留存的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到为了准备寒食节的宴席:他们准备子各种面食,包括有胡饼、截饼、蒸饼、餪饼、饽饦、灌肠面等等。光是面食就已经足够大场面了,除了吃面之外还会设酒招待。
看来,趁着春光大好借清明这样的一个节庆,吃吃喝喝这样的事情古人们早就干过了。
清明节也是寒食节,原来清明节和寒食节并非在同一天,为了方便连续一个假期,唐代时就将这两个合在一起了,另外还有一个上巳节也在同一天。
到了今天,清明节也是仍然持续着旧时的传统,这一天关于吃的讲究,老传统总结下来有着“4吃4不吃”的民俗,多了解一点关于清明的民俗也是好的;
清明螺蛳赛似鹅
清明时期,螺蛳可以说是最时令的河鲜之物了。民间流传说“清明螺蛳赛似鹅”,由此也可以看到螺蛳的在这个节点的重要。这个时候的螺蛳肥美鲜嫩,也是因为它有着一个冬天的酝酿,到清明前后天气转暖,螺蛳也忍不住钻出泥土。螺蛳的挑选以青壳、大小适中、大河满水,活水河江中的螺蛳为上品。
螺蛳被人们喜欢,一是味道鲜美自是不用多说,另一个就是它的价格很平民化。好吃又不贵是螺蛳在清明时节成为必食的最美河鲜的理由。
吃螺蛳的方法有很多,一种是带壳做出的香辣螺蛳,另一种就是将螺蛳肉剔出来与韭菜同炒也是时令菜的一种。
江南人无人不识青团
青团现在不仅流行于南方了,北方人也慕名在网上买青团来吃。每至清明前后,江浙沪一带的街头,青团要抢去足够的风头。
在江南人的眼中,青团就是春天的“限量版”,因为清明节和寒食节为同一天,寒食节不能生火做饭,早期时青团就是扫墓时携带的点心。青团内馅浓密,外皮松软,不甜不腻,味道清香,有青草香气,有点黏但不会黏上牙齿,青团的夹心有两种,甜的多为豆沙,也有芝麻馅料,另外也有咸蛋黄馅料,现在来杭州上海苏州,随处可见青团。
吃冷润饼、“红龟粿”或“草仔粿”
福建广东一带祭祖扫墓的事更为重视,清明节那天也是不生火做饭,只吃冷的天冷的润饼、“红龟粿”或“草仔粿”,这也食俗也是源于寒食节。
他们那里早年流行“揖墓粿”,“揖”在闽南语中的意思为“猜”。
世家门阀扫墓,必定“培墓”,准备许多供品,尤其是“红龟粿”或“草仔粿”,称为“墓粿”。扫墓祭祖完毕,就召集附近的牧童甚至是儿童,扫墓者出谜语要其回答,或者与其猜拳,如牧童获胜,即可得到一枚“墓粿”,输了就得离开,是谓“揖墓粿”。但演变至后,通常牧童会讲“祝尊府添丁大发财”之类的吉祥话,扫墓者就会给一枚“墓粿”了。
吃艾饭
东莞客家人流传着清明吃艾粄可以防雷劈,也可以让小孩子更乖。艾饭和青团其实本质就是一要的东西,主要的材料就是艾草、糯米粉、糖、花生、芝麻等。做法也和青团相差无异,只不过多了一样,加了糖浆。
馅料主要就是花生芝麻馅料,是甜的馅料。将馅料包入做好的粄头,垫上香蕉叶后放到锅里蒸,大约20分钟之后就大功告成了。
在清明的饮食禁忌上,注意饮食定量,不要暴饮暴食,多菜少果;
四种食物要少吃:竹笋、鹅肉、蚌肉、猪头肉,另外在在这个季节吃甘蔗也需要小心,当心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