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大雁塔代表长安的唐韵,正阳门象征北京的贵气,虎丘也是苏州最显著的地标。虎丘位于苏州城北,山有涌泉,古人想象其与海底相连,故名海涌山。又据《史记》所说: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又名虎丘。
山下环绕的小河中泊着许多木舟,幽深又略带寂寞,让人想起韦应物的那首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苏东坡曾说: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于是,对现代人来说,来苏州必来虎丘。虎丘很矮,30多米高,远远望去,只是一片缓缓隆起的绿意。然而就是这小小座丘,2500多年的人文历史,不显山不露水地藏着。
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吴王阖闾的墓穴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寝中一直未能解开的谜。公元前496年,阖闾在吴越之战中负伤后死去,其子夫差把他的遗体葬在了虎丘。
“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掩映在绿意中的小亭子,生出一种春宽梦窄的意境。二仙亭讲的是一个几乎所有中国小朋友都知道的神话故事。亭子两块石碑分别雕着二位神仙,一位名陈抟,另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吕洞宾。相传某日二位大仙在此下棋,一位樵夫便走来观棋。看完一盘,回到家中,发现家中人早已不认识他。正所谓“仙人一盘棋,世上已千年。”
逼仄的悬崖间,一池深不见底的碧水。据说,阖闾把生前钟爱的那些宝剑全都埋进去陪伴自己。旁边的石壁上,“剑池”二字赤红如丹,映着幽幽碧水,自带一分寒意。另一侧石壁上,“风壑云泉”四个大字是宋四家米芾的遗墨。这四个字却是恰如其分地将周围景色完全概括——侧耳可听风,举目可观岩,抬头可赏云,俯首可看泉。
云岩寺塔便是人们口中常说的虎丘塔,民间有“先有虎丘塔,后有苏州城”之说。虎丘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是江南现存时代最早,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的一座佛塔,是苏州2500年沧桑的见证。
来到云岩寺塔下才发现它满身沧桑,处处残破,静立其侧,仿佛可以窥见曾经波诡云谲的岁月。同西安的大雁塔一样,岁月侵蚀,地质下沉,虎丘塔也是一座斜塔,其历史比闻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更为久远。
在《中国建筑史》中,梁思成先生曾这样评价虎丘塔:“江苏吴县虎丘灵岩寺塔,亦此式塔(指罗汉院双塔)之著名者也。”虎丘塔的地位可见一斑。
御碑亭宋时称为“御书阁”,曾珍藏宋真宗御书三百卷的副本,后毁于大火。康熙、乾隆来苏必游虎丘,有时还在山上住下,至乾隆末年,虎丘山上共有三座御书亭,只可惜咸丰年间全部毁于战火。光绪十三年(1887),江苏巡抚松骏在原地重建御书亭。
虎丘极适合怀古,小小的一块地方,数不清的熟悉名字曾经来过。他们也曾踏着脚下这边土地,或许他们心头也和如今的人们有着相似的感慨。
走下虎丘,回望高塔,丛林之中,依然古朴,让人看了心生宁静。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或许说的就是这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