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仍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群,古老的住宅青砖砌墙,画栋雕檐,尤为壮观;卵石铺路,曲径通幽,甚是典雅。这个村子曾是方圆5公里最繁华的地方,村中那条鹅卵石路见证着村里的繁华,一拨拨文人墨客与商贾途经这条古驿道去到码头,搭乘南来北往的船只走向山外…
READING
西晋·摩崖石刻
在大石门的村口,有一西晋摩崖石刻,被专家称为江西第一碑,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碑文称“建兴二年虞去虍书”。据考,“建兴”是西晋愍帝年号,建兴二年即公元314年,距今一千六百八十五年。从碑文看,它颇具魏晋风度。史家指出,魏晋时代是中国前期封建社会正式揭幕,是人的第一次觉醒时代,其艺文也成为从奴隶社会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
石刻全文:
青山翠色 磊落葱茏
石漱浅浅 飞龙翩翩
壁立中柱 波涛汹汹
形曰灵龟 羲文是宗
显千万世 申锡无穷
蔚起人文 有虞歌风
猗欤胜地 于焉托踪
READING
明朝·百年银杏
正卿第”正门旁边广场有棵古银杏树,我站在树下,向上仰望,树干粗糙斑驳,大枝小枝交错,在这隆冬的季节里,没有叶子,但却苍劲。树下的主人来的来,走的走,古树却守护这里,醉绿一夏,金黄一秋。当地老人说:“明朝时,我们的祖先一个叫吴凤珠的跟随王文公(即王阳明先生)由广东带回种子种在这里的,当时这里是一个花园,也叫东园,树龄有500多年了。”
READING
明朝·正卿第
明洪武年间,宅主吴公明泰被授官位大理寺正卿(相当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其后裔为昭示德行,激励后人而建造此宗祠。每年清明,大石门的吴氏后人都会从世界各地回到村里,祭祀祖先,传承孝道。最多的时候回来祭祖的有1000多人,从美国、日本、新加坡和国内各地回来寻根谒祖。
正厅堂上这块“杖朝宿儒”的祝寿匾额,出自清道光二十九年。“杖朝”,指男子80岁,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出自《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也指书读得很多的老学者。
(文章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删除)
▍内容来源:游记南安
▍图文编辑:猪游怪(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