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屋
传承着客家人的风土人情
蕴含着解读历史的密码
一砖一瓦都镌刻着时间的年轮
也记录了一段段传奇故事
今天,小编带大家
走进惠阳的客家围屋
倾听客家人的故事
会新楼
在叶挺纪念馆一侧通往周田村的村道上
向右遥望就可以看到一幢
明显与传统客家围屋有所不同的围屋
这座客家围屋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
颇有西洋古堡的范儿
它就是会新楼
会新楼正门有三门
在中间大门上方,嵌有一青石牌匾
刻有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
国立广东大学(现中山大学)
首任校长邹鲁题的围屋名“会新楼”
踏进大门有条走廊,连通整座建筑
从大门穿过门厅,进入到中厅
在屏风的挡板上,也有邹鲁题写的对联
会新楼楼顶用琉璃作为栏杆
角楼里面的会客厅,有拱形圆柱的建筑设计
是西洋建筑常用的设计
据了解,这些材料都是从龙川所进
虽然耗资不菲,胜在坚固耐用
至今仍然保存较好
抗战时期
会新楼围屋也成为
东江纵队江南指挥部、二支队
和中共东江特委、惠阳县委的驻地
现在,会新楼围屋由于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成为秋长上百幢围屋中
比较吸引游人眼球的围屋之一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位于镇隆镇大山下村
是广东地区规模较大的客家围屋
围屋古朴典雅,工艺品技艺精湛
匠心之独运、气势之宏伟,令人叹为观止
崇林世居是城堡式客家围屋的代表
虽然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
但精美的建筑工艺、造型的宏伟
以及布局的精妙依然可见
牌坊上的壁画虽经200多年历史
但从尚存的图案中
仍可依稀看到昔日的辉煌
祠堂正门之上,悬挂两块匾额
这两块牌匾是为曾考取功名的先贤所立
昭示着叶氏家族曾经的显赫
围屋内的围栏雕工精湛
壁画仍然清晰呈现
充分体现了崇林世居的客家文化底蕴
大福地围屋
大福地围屋位于良井镇霞角村
建于清乾隆年间
是霞角村非常气派的一幢围屋
据说大福地围屋建成后
气势非凡,四里八乡无人不晓
围屋正面置有三个门
中间正门拱券下方
置有一块青麻石石匾
阳刻着“薰风南来”四个大字
祠堂建筑工艺精湛,富丽堂皇
每栋厅堂墙壁上方彩绘着
“百鸟归巢”、“嫦娥奔月”等壁画
至今栩栩如生,精美无比
围屋里面有不少精美木雕
还有保存完好的
蝙蝠、花瓶、“寿”字图案的石雕
这为研究良井杨氏家族史
研究清朝客家围屋形制提供了实物资料
曲水楼
说到“曲水”两字
自然会联想起“流觞曲水”一词
不由自主地想起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在淡水街道洋纳村
就有一座以“曲水”而名的大型围屋——曲水楼
据说原来曲水楼有“船屋”之称
每逢大水,曲水楼都安然无恙
再大的洪水也淹不到曲水楼
但扩建了外围南阳新居后
每逢淡水河涨大水,围屋就被大水淹没
曲水楼有着令人骄傲的历史
在清朝,就出过叶耐宪、叶兴祥
叶崇光、叶元番等十余位五品官员
曲水楼里的两块牌匾印证着围屋的荣耀
一是“鼓手厅”后门楣上悬挂的“圣旨”牌匾
另一个是“接旨厅”门楣上悬挂的“奉天敕命”牌匾
曲水楼祠堂,有一副对联
“门环曲水,源远流长,壮我文澜欣挹注;
嶂拱红花,灵钟毓秀,慰吾桥梓乐观型。”
对联中意含“曲水”“红花”景致
也是对叶氏家族枝繁叶茂、人才辈出的赞颂
每一幢客家围屋都记载着
一个家族的迁徙历史
每一堵墙都铭刻着
客家祖先艰辛开基的创业足迹
每一个泮池都辉映着
客家人自强不息、团结进取的精神
惠阳客家围屋是守住故土乡愁的实物
犹如一本镌刻着岁月年轮的客家史书
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绚丽的一章
本文部分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惠阳文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