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们聚在一起,成为非假日旅行的主力军。
61岁的季女士依旧驾车出行。
中老年群体对形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追求“年轻感”。
“我们刚刚从蓟州赏花回来,老同学聚在一起观景赏花,聊聊各自的晚年生活,别提多欢乐了。”
“我要把自己的形体锻炼得更加挺拔,不能有驼背。虽然已步入晚年,但还是要让自己的生活更精致些。”
“我琢磨着去考个驾照,有机会带着老伴开着车去兜风,一路行一路玩,把晚年生活过出高质量。”
您看看如今的老年人,他们的晚年追求多有层次,多有乐趣啊!每个时代的老年人对于幸福的定义是不同的,比如在他们的父辈看来,身体健康、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就是幸福;而到了这一代人,每年给自己安排一次旅游,追求新的知识,实现年轻时所未能达到的梦想是幸福;人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能自食其力,不过早地依靠子女就是幸福。
不知您发现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过得是越来越有滋有味了。
有驾照的老人越来越多
61岁的季雪麟每天开着她的汽车去游泳馆晨练,顺路还要去菜市场买趟菜,每天早晨的活动半径覆盖河东区和和平区。她说驾车出行能在清晨时段节省下很多时间,能做更多的事情。
61岁的女性自己驾车出行,这件事放在过去很少见到,但如今越来越多年纪超过60岁的人依旧驾驶着小汽车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她向记者介绍说:“2003年取得驾驶证,那年我43岁;2012年拥有了自己的汽车,那年我52岁;如今,我驾驶技术熟练的同时,驾驶速度降下来了。”按照季雪麟的说法,每天在街上的行驶速度不超过40公里/小时,自己不会去和年轻驾驶员争抢,慢悠悠的出行给自己带来了安全感。“这两年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减弱了,每次上路前都先要嘱咐自己:安全驾驶,安全出行。年纪大了,胆量小了,安全意识加深了。”
从52岁第一次独立驾车上路到今天,驾驶这件事对于季女士来说习以为常,她自己并没有太多感触,反而是身边的朋友经常向她投来羡慕的眼光。有人觉得这个年纪拥有驾驶技术很值得羡慕,在现代社会,汽车就像人的双腿,遇到事情能够“抬腿”就走;而同龄人若想远行,还要等儿女的时间。“就拿清明扫墓这件事来讲,我的同龄人想去郊外,要根据孩子的休息时间来做安排;而我则不必等,自己开着车就去了。”季雪麟说。同时,她感到生活方式上已经明显向着驾车一族倾斜了,季雪麟观察到:“很多大型购物商场坐落于环城区,驾车前往更方便,一次性采购的商品更丰富,商品包装也更趋向于车载,而非手提肩扛。由此可见,驾驶汽车越来越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驾车出行的老年人只会越来越多。”
说过了老年人驾车出行的便捷,季女士又一次提起了安全问题。“我觉得高龄驾驶员每年一次体检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将不适宜驾驶的人群筛选出来,对于道路交通安全和个人安全都非常有益。”按照我国相关规定,只要身体条件符合要求,老年人就能一直驾驶机动车。但年满70周岁的驾驶人应每年提交体检证明、审验驾驶证,并且根据60周岁和70周岁设立两个门槛,有不少车型到了一定年纪便不能再驾驶了。她通过个人的体验也有个建议,“我希望从交管部门的角度出台规定,60岁以上的驾驶员所驾驶的车辆要加挂明显的标志。”
季雪麟的这个想法源于新手驾驶员要在车辆上加挂“实习”标志,就像车内有孕妇、婴儿的车主会主动粘贴相应的贴纸一样。面对老年驾驶员越来越多的情形,交管部门应该要求车辆上加贴统一的明显标志,让年轻的驾驶员做到提前预判,文明礼让。
或许是看到同龄段驾驶员越来越多,62岁的王津保也琢磨着考取驾照,目前最大的阻碍来自于夫人。他对记者说:“年轻时没有完成的心愿,退休后应该去完成。但我爱人说,年轻时都没完成的事,上了年纪就应该学会放下。”依照《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的要求,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等车型的年龄已经放宽到70岁以下了,王津保的心里更是“长草”了。
“经常看到短视频里一对老夫妻驾着车游走中国,真是羡慕人家的生活。但无奈自己没有这项技能。”王津保心有不甘,这些天他也在不断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希望以孩子的身份旁敲侧击老伴儿。但没想到又被孩子拒绝了,理由是现在马路上的车辆较多,担心父亲无法应对,更害怕在慌乱中出错。
公安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驾驶人数量高达4.4亿人,这意味着每3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是“司机”。“老龄司机”人数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60岁以上机动车驾驶人出现“三连涨”,2018年仅占2.7%,2019年上涨到3%,2020年上半年,60岁以上驾驶人有1424万人,占总人数的3.23%。由此可以看出,追求“后现代”生活的老年人,对于驾驶技能有追求。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拥有驾驶技能的中年人逐步进入老龄阶段,“老龄驾驶员”在不远的将来会大幅增加,对于老年人驾车出行的问题应该提早布局了。
让“衰老感”晚点再晚点
在南开区奥城写字楼里,10余位老年女士正在跟随老师训练形体,若不是她们自报年龄,别人很难猜到她们的实际年龄。通过训练,记者从这些女士身上看不到“老态龙钟”的状态,从背影看过去她们宛若年轻人一般的轻盈。
带领这些学员训练的老师钱念湘告诉记者:“之前到我们中心训练的学员大多是周边写字楼里的白领和在校学生;但近两年,特别是从2020年起,中老年人对于形体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了。于是,我们顺应形势需要,特意为有需求的中老年女性学员开辟了专属课堂,为她们定制训练方案。”
“我们通常所说的‘衰老感’,外在形体上有哪些明显的特征?”钱念湘在课堂上与学员们展开探讨。有的学员说,到了一定年纪,随着体态的改变,走路的模样变化了,不像年轻时那般矫健了。有的学员认为驼背会增加背部的厚度,愈发显得衰老。还有的学员说,心态变了,不像年轻时那么精心打扮自己了,对生活的向往程度减弱了。针对学员们提出的问题,老师展开有针对性的专业训练,让她们在体态和心态上“逆龄”成长。
一位正在训练的女士跟记者讲:“我之所以如此关注‘衰老感’这件事,正是因为买菜时,商贩竟然称呼我‘老太太’,这声‘老太太’让我听得着实别扭。”正是出于这样的触动,这位女士格外关注自己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她仔细观察着年轻人的走路方式,特别是上下楼梯时的走姿,再看看自己的步伐,一番对比过后,她看出了问题。“我还是坚信自己不老,希望找到破解问题的方案,让自己不变成‘老太太’。”
“除了形体训练外,我们更关注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很多姐妹跟我讲,他们无法接受特殊的称呼,比如被别人称呼‘老人家’。”钱念湘和记者说,“我们虽然不愿意接受衰老,但又不得不去面对。这个年龄段的人心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面对生活的热情高涨到平淡如水,从面对工作的满腔热血到无能为力,种种因素都可能带给我们沉重的‘衰老感’。”
年轻人可以想想,父母曾经是一家之主,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和支配者,是家庭里被依靠的大树。但到了一定年纪后,他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发生了改变,从被依靠到依靠他人。老人们适应这种心理落差的方式便是自身形象上的自信,以此让老年人面对晚年生活时心态更加从容。
为什么现在的老年人“不服老”?这种“年轻感”对于追求“后现代”生活的中老年人意味着什么呢?
“在我看来,这和社会发展进步、城市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一般来说,城市发展水平越高,人群平均寿命越高,生活质量也就越高。”钱念湘分析说,“比如生活在天津这样的大都市,人的晚年时光一定很精彩,不会局限于客厅和厨房,她需要社交圈,需要对自身形象有所要求。换句话说,‘不服老’这件事不只停留在口头上了。”更进一步讲,现在的老年人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的晚年生活了,他们对晚年的态度自有想法,他们希望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让“年轻感”持续时间更久。
老年人的社交,年轻人不懂?
很多年轻人都在羡慕自己父母退休后的生活,他们有着稳定的退休金,有着大把的休闲时光,特别是手机通讯工具广泛使用后,能够联系上很多之前的老同事、老同学、老朋友,他们会经常聚在一起,相约去游玩,晚年生活“玩”出了新花样。
市民郭萍刚刚从蓟州区回到市区,这次春日赏花之旅是和老同学们一起去的。
在郭萍的手机里,“70届大团圆微信群”是点击频率最高的群组,这里几乎将“老门口”的同龄人都聚在了一起。童年时,他们都是一起玩到大的朋友,后来因为不同的成长路径,他们分开了,甚至一度“失联”。好在今天的通讯方式发达了,之前久未联系的朋友们又有了重聚的机会。
这次蓟州之旅是将线上的联系转化为线下的见面,郭萍说:“我们好像又回到了童年在胡同里共同生活的场景,依旧称呼着对方的昵称,聊起的还是童年的那些趣事。”他们以漫山遍野的桃花、梨花为背景拍照,他们用纱巾为道具摆出各式各样的造型,他们一起回忆童年,一起谈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通过和郭女士的交谈,记者发现人际交往越来越受到中老年人的重视,他们希望获得更多的、持久的、亲密的人际关系。过去退休之后,老人们面对朋友突然减少的情况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但随着沟通方式在进步,同龄人能够方便地联结在一起,他们拥有相同的年龄、相似的生活经历,能够有话题聊,能削弱晚年生活带来的寂寞感。
“和同龄人一起出行能收获不一样的氛围,这是孩子无法带给自己的。”郭萍说,“有时年轻人经常讲‘代沟’,我们之间聊的话题和年轻人的确谈不来,这也是‘代沟’。”
一些年轻人无法理解老年人的社交方式,网络上对此也有一些针锋相对的声音。通过与老年人群聊天,记者感受到他们渴望被社会认同及尊重的强烈需求。郭萍对记者说:“人一旦步入晚年总会感到被人冷落,会怀念过去受到重视的日子,并希望继续得到社会的认同与尊重。”
本版照片 本报记者 伊健摄
后记
本期报道以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为题,撷取一些城市老人的生活片段,也希望将当下中老年人的追求传达给年轻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老人的生活方式已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衣食住行,他们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人了,他们坚持与时俱进,广泛结交朋友,打破传统束缚,追忆美好往事。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用自信迎战衰老,用豁达战胜狭隘,用宁静战胜浮躁。
使心态年轻,是智者的人生艺术,是强者的生存和生活能力。人们无法阻止岁月的流逝,但可以让心态永远保持年轻。只要心怀希望,持之以恒,归来仍是少年。
作者:伊健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