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大省云南通过与在线旅游服务商积极合作,坚决对不合理低价游产品说“不”。2019年11月至2021年2月,云南共下架1132个不合理低价游产品,并通过整治旅游购物商店,斩断不合理低价游背后的利益链条。同时,持续完善旅行社、旅游汽车公司等7个涉旅业态的旅游诚信体系,实施“以诚信评价为抓手、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模式。(4月12日中国新闻网)
“不合理低价游”乱象,常常与“强迫交易”相伴相生,严重损害广大游客的合法利益。云南省坚决对不合理低价游产品说“不”,下架1132个不合理低价游产品,斩断其背后的利益链条,乱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笔者认为,“不合理低价游”必须露头严打,云南省整治动真格,持续高压打击“不合理低价游”的做法值得借鉴。
据调查,游客的报名费一般为组团社所得,地接社还要另给一笔“买团钱”。而地接社会带游客去指定地点购买高昂商品,以收取回扣填补亏空。低价团在行业内称之为“赌团”,游客买得越多,他们就能拿到更多的回扣,最终实现扭亏为盈。可见,组团社只要低价吸引游客报名组团,再“倒卖”给地接社,就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而地接社则通过导游带游客到指定购物店高价购物拿回扣,以填补亏空和实现盈利。在“不合理低价游”的利益链条上,被低价诱骗而报团的游客,则成了旅行社、购物店和导游们分食的“羔羊”。
旅行社不可能做赔本生意,为赚钱就要迫使游客多多购买商品。然而,指定购物店的很多商品价格都高于市场价,甚至高于市场价5倍或更多,如果游客感觉不值不愿购物,导游就会以谩骂、威胁等种种方式强迫游客购买,游客因人生地不熟,大部分都敢怒不敢言,被迫高价购买。而强迫交易遭曝光、举报受到处罚的,毕竟只占少数,在高额利益的驱动下,一部分旅行社就不惜铤而走险,这也是“不合理低价游”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其实,在不少游客的心里,他们也十分清楚参加“低价游”可能会在旅途中挨宰,但在贪便宜的心理作用下,抱着不购物或少购物的心态去报团,一旦遭遇强迫交易,必然会发生冲突。
云南省是“不合理低价游”乱象高发地区,曾经成为屡禁不止的“牛皮癣”,饱受游客诟病,严重阻碍了当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旅游法》第35条明文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为此,云南省动真格露头严打,近年来持续实施旅游市场秩序整治“22条措施”和旅游从业人员“八不准”规定,多措并举依法整治“不合理低价游”,坚决斩断其背后的利益链条。在持续高压态势的打击下,云南省“不合理低价游”乱象,得到了根本性扭转。
笔者认为,遏制“不合理低价游”乱象,在露头严打的同时,广大游客也应有一个健康心理,要摒弃贪便宜的心态,坚决抵制和不参与“低价游”。此外,旅行社和导游一定要守住底线、依法经营,为游客做好各项服务。这样,让旅游业回归到合理的价格水平,“不合理低价游”便会销声匿迹,旅游业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