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朝阳山湿地公园一隅。 资料图片
黄河上游流域平均出境水量占黄河径流量的49.40%,位于黄河上游的湟水河是黄河在上游流域最大的一级支流,每年向黄河上游输送44.76亿立方米活水,是对黄河治理开发有较大影响的十一条主要支流之一。同时,湟水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生态过渡带,生态类型多样、生态环境脆弱,有9种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鱼类栖息于此,生态地位特殊。
湟水河位于青海省东部,发源于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仓呼图山,全长374公里,流域面积3200多平方公里,流经西宁市、海东市。养育了青海全境60%以上的人口,被誉为青海人民母亲河。湟水流域在青海省乃至青藏高原、西北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青海既要守护好三江源头,还要守护好黄河的重要支流——湟水河全流域的生态治理。青海既扛起了“源头责任”,又承担了“干流担当”,让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湟水河成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坐标。
向系统治理转变
昔日湟水河,因非法采砂、污水直排、无序开发利用,水量下降,曾一度变成了“黄水河”。作为一条承载重要发展意义的生态河流,实施湟水河系统性综合治理迫在眉睫,湟水河变清澈也是青海人的共同期盼。
对湟水河全流域进行生态治理意义重大:可以保护黄河尤其是黄河上游流域及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生态安全。
2009年,青海全面打响湟水流域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开启了以水促发展、以水惠民生、以水保生态的绿色发展之路。2011年,青海省委省政府承诺:“早日还青海人民一条清澈的母亲河!”提出污染物“全收集、全处理、全测控”要求,用最严格的源头防控、最有效的工程处理、最强硬的综合监管,推进湟水河由单一治理向综合系统治理转变,分阶段、有重点地推动湟水河污染治理。
打好碧水保卫战,青海紧盯“水十条”和《青海省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16-2020年)》,推进三江源、黄河干流等良好水体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及湟水重点支流水污染治理。先后排查并整治排污口、实施污水处理厂扩能提标改造及企业废水深度治理工程、实施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建设、河道生态修复和中水回用、重点支流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全面推进水环境治理,推动湟水河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数据显示,目前湟水河流域干支和主要流水环境功能目标达标率为100%,28个监测断面中,优良水质占比达92.9%,水质总体状况优,出省境民和桥断面Ⅳ类水质达标率为100%,且Ⅲ类及以上水质占比稳步提升。
盈盈清水,碧浪清波,好生态才是百姓看得见的民生福祉。
湿地成为“助力剂”
在西宁市区,湿地公园随处可见,一处处湿地景观把湟水河装扮成了一条绿色廊道。作为青海省着力打造的生态景观,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成为湟水河生态指标持续向好的“助力剂”,生机盎然。
近年来,西宁相继实施了湟水河河道综合治理及滨水休闲绿道建设、湟水河湿地海绵化改造及景观提升、城市绿道系统建设等项目,湿地面积从241.41公顷增长为374.57公顷,湿地率从47.5%提高到62.53%。2018年12月29日,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通过试点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生态保护优先理念一直是青海各项工作之首。在湟水河生态河道建设中,西宁市充分考虑水质改善和自然河岸恢复的思路,扩大河床断面面积,形成大面积水面湿地,并适当变化原有的水力坡度,形成生态河道与湿地湖泊相结合的连续生态水面。同时,在生态河岸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生态修复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恢复了较大面积的生态绿地,实现了“水综合管理”。
目前,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初见成效,野生动植物资源不断丰富,分布有野生植物33科82属103种,湿地鸟类高达62种,猛禽9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7种,省级保护动物10种。
岸绿景美,鸟鸣婉转,这是人们对湟水河最好的描述。
护河爱河成自觉
漫步湟水河岸边,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一块蓝色的河长制公示牌,上面清晰地写着各级河长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明确标注着河长的职责和监督举报电话。每一天每段河都有一名河长巡河:查看水流情况,捡拾河边零星的纸屑、塑料袋等杂物。
“河水依然清澈见底,阻塞河道的垃圾基本看不见了,水质也在逐渐变好,河里的鱼儿多了,河边的鸟儿也多了,这些都是百姓对湟水河治理最直观的感受!”海东市水务局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海东市共有全市1758名河长及469名湖长,他们和1886名河道保洁巡查员共同构建起全市河流的保护网络。
湟水河在海东市境内干流长139公里,占湟水河全长42%,流域面积约6752平方公里,占海东市总面积的51%,全市75%的人口分布在湟水流域,海东市依湟水河而生存和发展,作为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海东市在湟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综合治理中担负着重要责任。
近年来,海东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进集中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综合运用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和污水资源化及水环境监管等多种手段,湟水河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同时,海东市建立了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任总河湖长的领导体制机制,河湖长制信息平台初步建成,开通了海东水务微信公众号,群众参与依法治水的氛围正在形成,护河、爱河已成为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湟水河渐渐回到了最初的模样,绿意盎然的河道景观扮靓整个河湟谷地。(本报记者 王 梅)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4月13日 第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