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石窗是建筑采光和通风的孔洞,同时也是寺庙建筑增加艺术气氛的部位。我国传统民居石窗一般安置在寺庙庭院内向天井的檐廊,达到内外有别。
石漏窗下槛一般在离地面高1.2米-1.7米之间,其形式有墙垣开门洞或墙垣漏窗旁带门洞,作为庭院的间隔和通道。石窗有圆形、方形、多边形、曲线形、月牙形、扇面形等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窗里的图样千姿百态,几何型纹、吉祥图案、人物神仙、飞禽走兽、龙凤狮象、吉祥如意、福禄寿禧等,题材广泛等,精心雕琢,令人目不暇接。
20世纪90年代建的石窗,有的框制成圆形,窗内雕刻“双龙吐珠”,采用镂空雕的方法,使人感受龙的灵活、云彩的飘动。有的窗框制成矩形,内雕卷草纹,清秀飘逸,特意扩大漏窗的采光、通风面积,窗框四角用“减地平钑”的手法刻上“国泰民安”四字,别有一番用意,增加石漏窗的气氛。开元寺走廊的石漏窗,有的窗框制成扇面形,窗内镂空雕刻水仙花,形象生动。开元寺慈悲殿走廊石漏窗更具特色,圆形大窗框内镂空雕刻仙女散花,人物形象具有唐风。明代传统建筑的石漏窗,常用方形,窗框粗大。
清代石漏窗以长方形居多,圆形、菱形也占一定的比例。石雕图案有几何形纹、花鸟、人物以及九曲篆的吉祥字句等,反映了人们趋祥避祸祈福求吉的心理取向,成为地方文化的一种装饰元素。我国传统石窗在风格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古朴大方,引人注目,这种“窗花”艺术是建筑石雕装饰的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