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许湘鑫
城市的变迁在历史的长河中
犹如波光瞬间
好在相机刻画了时光的痕迹
残留住现代美丽风景背后的印记
一张老照片
封存一段遥远的回忆
诉说一段真实的岁月
本期【古韵湖里】
邀大家走进湖里区“禾山街道”
让我们一起开启时光机
欣赏湖里这些年不变的风华底蕴
感受昔日禾山的辉煌过去~
“禾山”的故事
厦门岛古称嘉禾屿。禾山,是“嘉禾屿的山场”的略称。“山场”即种田的山地、场地。于是,本地尤其是老市区的人把禾山称为“山场”,并且以离市区远近把莲坂以北、以东的大片地域称为“顶山场”,而莲坂、双涵、梧村、文灶一带叫着“下山场”。其实,这个界限是模糊的,就是禾山本地人,对于顶、下山场的划分也有不同的看法。
作为地理意义上的禾山,其范围之大,大到几乎整个厦门岛。《南陈实录》一书中,明成化五年(1469)的“旧序记”载:“唐太傅公讳邕被谪入闽,长子金紫光禄大夫讳夷则察之禾山海岛,用钞请产,始登岸构筑而居地曰陈寮。”清代道光年间的《厦门志》里,还把厦门岛即嘉禾屿写成“禾岛”—— 禾山海岛。
清代《厦门志》把厦门岛称为“禾岛”
我市南普陀最早的的碑刻《田租入寺记》中,开头一句就是:“吾禾山普照寺,五老开芙蓉于后,太武插云霄于前。”这块石碑是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的,迄今有370多年。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普照寺即南普陀寺一带是禾山的地域。
南普陀的《田租入寺记》载,当时的普照寺即南普陀寺一带是禾山的地域
民国23年(1934年),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管辖的思明县划分成七个“区”,其中城区和鼓浪屿为第一至第四区, 禾山第五至第七区,设立“禾山保甲区”。第五区,区署驻吴村(即梧村);第六区,区署驻祥店;第七区,区署驻寨上。这是禾山作为行政区划的名称第一次出现。其中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将军祠、后江埭、西滨社、豆仔尾等,是在禾山的第五区。
思明县禾山保甲区门牌
将军祠、后江埭、西滨社、豆仔尾等,在当年禾山的第五区
民国24年(1935年)2月,国民政府通过厦门设市案,批准撤销思明县,设立厦门市,厦门岛除厦门市辖区之外设“禾山特种区”,由同安县代管,辖曾塔、文双、莲坂、吕厝、江头、安兜、蔡塘、前村、岭兜、何厝、泥金、湖里、仙岳、高林、殿前、寨上、坂上、高崎、钟宅、湖边等20个保。禾山特种区区署曾设在美仁宫,那时候,这里还是禾山的范围。
位于美仁宫的禾山车站(紫日提供)
“禾山”的蜕变
同年年7月,“以豆仔尾、美仁宫、后江埭一带,原属禾山管辖,因接近市镇……划入厦市范围。”从此,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禾山不断“割地赠厦门”。
1935年7月11日《禾山旬报》报道:划豆仔尾、美仁宫、后江埭一带给厦门市区
民国26年(1937年)7月,禾山特种区改为禾山甲种区,划归厦门市管辖。禾山设江头、寨上、庵兜、岭下、高林、美仁宫、将军祠、前埔、曾厝垵等9个联保、19个保。
厦门光复后的1946年3月,禾山区设文灶、双涵、莲坂、吕厝、江头、安兜、蔡塘、前村、何厝、泥金、湖里、仙岳、高林、殿前、寨上、坂上、高崎、钟宅、湖边、岭兜等20个保。1947年1月,压缩为14个保。
解放后,1949年10月禾山区公所成立,下辖江头、湖里、高殿、五通、后坑、枋湖、钟宅、何厝、西林、吴村、前埔、莲坂12个乡。
1950年4月开展废除保甲制、建设新政权工作。禾山区原12个乡改为6个乡,即江头、高殿、五通、钟宅、何厝、吴村乡。5月,原属厦港区的曾塔乡划归禾山区。
1950年5月7日《厦门日报》报道:撤销厦港区,组曾塔乡,划归禾山
1954年3月,禾山区公所改称禾山区人民政府。辖高殿、钟宅、江头、后坑、湖里、枋湖、高林、五通、何厝、西林、吴村、前埔、莲坂13个乡。
1956年8月,禾山区又合并为江头、五通、钟宅、高殿、何厝、莲坂6个大乡。
1958年1月,厦门市郊区成立,撤销禾山区,禾山作为区一级行政单位从此消失。时年10月,在禾山区的范围上成了前线人民公社。“前线”二字是时局的产物,到了1980年11月,前线人民公社改为禾山人民公社。“禾山”二字又回到历史舞台,不过,再也不是区一级的行政单位了。
前线公社/禾山公社辖22个大队,即蔡塘、后坑、五通、高林、钟宅、县后、枋湖、后埔、高殿、湖里、西郭、江头、马垅、塘边、东渡、莲坂、何厝、前埔、洪文、西林、黄厝、曾厝垵。
1980年的地图,禾山公社的范围占了厦岛十之八九(引自“厦门手绘地图”)
从1958年10月前线公社成立,到1984年10月撤销禾山人民公社,成立禾山乡人民政府,这期间,虽然西郭大队曾划出做筼筜港农场、塘边大队做市委农场、立新大队归热带亚热带试验场、东渡大队做国营奶牛场、洪山柄做市农科所等,但是,有的划出又回归了。受厦门是对敌斗争前线以及其它因素的制约,岛内城区发展缓慢,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不大,整整26年,禾山的范围基本保持稳定。
这22个大队范围就是人们心目中的“老禾山”。既不是禾山特种区时候到美仁宫一带的“老禾山”,也不是解放初期到文灶、梧村时的“老禾山”。
如今岛内整个湖里区,还有思明区的梧村、筼筜、莲前、嘉莲、滨海5个街道以及开元街道的一部分,都是当年“老禾山”的范围。
1930年代的厦门禾山养老院,位于吴村(梧村)(引自“视觉厦门”)
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1981年10月,特区建设正式开始。厦门城市建设进入快车道,禾山划地“赠厦门”也迈开步伐,一直到1987年湖里区成立。原禾山乡所属何厝、黄厝、曾厝垵、前埔、洪文、西林、西郭行政村分别划属思明区、开元区,湖里街道也已成立,这时候的禾山乡只有江头街道和江头、高殿、马垅、枋湖、县后、钟宅、高林、五通、后坑、蔡塘、后埔11个行政村。
1989年,禾山乡改为禾山镇,2004年6月,撤销禾山镇,设立禾山、江头和金山3个街道办事处。禾山只是湖里区的一个街道。
在清代
厦门是同安的一部分
现在,同安成了厦门的一个区
改革开放以前
湖里是禾山的一个社
后来,禾山只是湖里区的一部分
禾山的蜕化
这是厦门发展的必然
也是禾山的归宿
图片:蔡丽玉
搭乘时光机
看着一张张老照片
让我们回顾了历史
更让我们见证了
湖里的华丽蜕变与飞速发展
来源:老禾山原住居民、湖里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