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国祥
在湘西,称之为老寨的村庄,一时半会可能还数不清,在湖湘大地乃至全国那就更难以计数。我邂逅的老寨,在离吉首城区不到八公里的寨龙村卧龙岗上。
寨龙村因位于一条神似俯卧的龙形山脉上而得名。村域内广阔林木,浓郁叠翠;千亩花海,争奇斗艳;百亩荷田,碧叶连天;寨龙水库,湛蓝幽深;特色民居,错落有致,是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我再次驱车前往寨龙。在水库长廊里休息时,听一游客说水库大坝对面山顶上有个村庄叫老寨,很有故事,值得一游。于是,我们立马上车,沿着水库大坝下的水泥路,越过凉亭石桥前行。车窗外悠悠青山,连绵起伏,梯田油菜,遍地金黄,山谷荷田,干枯的荷梗荷叶正在孕育着生机勃勃的新生命。沿着水泥村道前行几公里,来到一个百十平方米的停车场,十几辆小车停在坪场里,难道这就是老寨?
寨子依山而建,数栋整修一新的黄墙青瓦木屋次第矗立,寨子对面绿树成荫,野花绽放,寨子下溪流潺潺,碧水荡漾,这不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吗?
迷人的景色让我陶醉。木屋里走出一位开农家乐的老板娘,问我们是否要吃中饭,我们婉言谢绝了。我问她这是不是老寨,她告诉我们,这个寨子叫溪里,是老寨的小寨,穿过这个寨子爬到坡顶才是老寨的大寨。她还告诉我们,小寨上的村民多半都搬出去住了,有的人将房子卖给了城里人,他们将木板房进行装修改造,节假日或星期天,带上亲戚朋友来住上一晚两晚,度假休闲。我想,农村人往城里搬,城里人往乡下走,这种模式对发展乡村旅游业,振兴乡村应该是一种有益探索。
离开老板娘,我们踏着红砂岩铺筑的台阶而上,耳畔不时从木屋里传出男男女女的笑声和说话声,以及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声,我想这可能是城里人“回家”了吧。他们的到来,给寂静的山寨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穿过溪里小寨,一条弯弯曲曲的水泥路向山顶延伸。路边转弯处的平台上建有休憩亭,石凳上、木椅边落满了残枝败叶,可能很久没有人光顾了。爬上坡顶,站在山坳处,环顾四周,古树参天,林木葱郁,一栋栋黛瓦木屋掩映在山林中,路旁矗古树下的土地堂,静静地守护着山寨,树林里传来几声斑鸠的唱鸣,更映衬出老寨的寂静和古韵。
沿着戛然而止的水泥路下行,青石铺筑的驿道上,青苔慈生,落叶覆盖,显得古老沧桑。路边一块介绍龙舌古井的牌匾引起我的好奇。匾上记叙:龙舌古井位于寨龙卧龙岗的龙舌根部,为天下独有的石灰石岩层和红砂岩的缝隙水交汇体。自古以来集卧龙岗日月之精华,涓涓长流不息,被人们称之为“龙液”,供先民祖祖辈辈饮用,水质甘甜柔软,富含硒、锶稀有元素和偏硅酸型物质,长饮此水,祛病养颜,健康长寿,为方圆数百里的一大名泉。
踏着石阶来到古井旁,可能多年无人饮用,井沿边杂草丛生,长满了青苔,只有汩汩涌流的泉水和青石砌筑的井盖、井壁及坪场,述说着昔日老寨的故事。
老寨的房屋全是木质结构,我们顺便参观了几户人家,只见屋内电灯、自来水、有线电视设备齐全,四周林木环绕,空气清新。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清晨观日出,白天闻鸟鸣,傍晚赏夕阳,夜间数星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神仙一般的生活。可如今人去楼空,电灯线断裂,自来水损坏。有的房子即将倒塌,风雨飘摇,有的房子大门紧闭,铁将军把门,屋外坪场里摆放着石凳、竹椅,是否在守候着远行的主人归来?
天色将晚,由于我们的车摆在溪里小寨的停车场,只得原路返回。当我们路过土地堂前,有一老人正在燃香烧纸,祭祀土地神。我突然想起今天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老人祭祀土地神,是祈愿神灵护佑百姓,风调雨顺,平安幸福吧。我走上前与老人攀谈起来。他说,他叫张心好,今年86岁了,这个寨子大部分姓张,他们的祖先是明末清初时期从江西合水迁徙过来,看上了这里的土质肥沃、山清水秀,将带来的种子埋进土壤,看是否能发芽生长,种子发芽的那天,他们决定在这里安定下来,精耕细作,繁衍生息,距今已有几百年了。他抽了支烟继续告诉我们,近年来,村民们都外出打工,或搬去吉首城区和村部附近居住,全寨只有他和老伴与另一个老人住在山寨。好多木房子由于无人居住都快要垮掉了。他还说,他家有24口人,他们都搬出了山寨,儿女经常回来看望他们两老,对当下的生活状态非常满足。听说我也姓张,邀我合影留念,并一再对我说下次来一定到他家坐一坐。湘西人就是那么豪爽淳朴,谢谢我那热情善良的本家老兄。
太阳西斜,夜幕降临。老寨之行,让我高兴不起来,曾经是远近闻名的风水宝地,如今成了“空心寨”,我想如何让村民进一步富裕起来,如何描摹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来源:团结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hynet0743@foxmail.com
监制/角角
责编/麻麻
编辑/王向远 李艾家
审核/尚欣 黄沙沙
更多资讯
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