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赶过福昌会,一辈子不抱愧”。今年农历三月三,我就和几个朋友赶了一趟福昌会。
农历三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车行路上,看到村村展新颜,处处是美景。驶离崛山水电站,越过昌谷三乡驿站,福昌很快在望。
三月三的福昌会,历史悠久。北到渑池,西至洛宁,南到嵩县,东连洛阳,在那交通不便的农耕时代,人们不惜翻山越岭,长途跋涉,用几天时间去福昌烧香祈福,到庙会互通有无。东西南北社火团体,四面八方香客信众,齐聚一处,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会上,商贾云集,人山人海。戏曲、大鼓、杂耍,到场助兴,舞狮、高跷、社火,即兴表演。旌旗飘飘,鼓乐阵阵。特别是“赛神”之时,人流涌动,拥挤不堪。人们翘首踮足,争相观看。场面之大,方圆周围十数里。人数之多,男女老少以万计。影响之远,誉满周围各县。
据资料记载,唐朝时,开元天子东巡,曾驻跸福昌。当时,“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赋词颂诗。福昌遂名噪天下。”到了明朝,嘉靖世宗皇帝,“崇尚道教,泽涉朝野”。丙午(1546)春,建起福昌阁,奉祀真武帝君,俗称祖师。福昌阁殿宇巍峨,祖师庄严肃穆,香火鼎盛。至今已有几百年时间。福昌庙会,也从此依阁而起,绵延不断。
离会场距离还有二三里地时,车被交警拦停。公路沿线,已是摊位林立,商棚高搭,叫卖之声不绝于耳。游人成群,呼朋唤友,挑拣货物讨价还价。前行几里后,路边有“福昌阁”指示牌高悬。在人群中一阵挤行,方才到达福昌阁前面的主会场。
主会场里,不必说那销售生活用品的商铺,不必说供孩子们玩乐的游戏设施,也不必说令人馋涎欲滴的各色小吃,单是舞台上洛阳剧团的演出,就引得观众成群结队。台上,演员倾情演出、唱腔优美。台下,观众聚精会神、时笑时颦。不远处,两组河洛大鼓表演竞技。鼓槌飞舞,声振宵汉,铙钗撂飞,直到云间。表演者尽显身手,围观者拍手叫好。好一派欢乐景象。
主会场北面,便是福昌阁。 沿几十级条石台阶登高,美观大方的“天一门”赫然在目。再往上,便到了高台顶层。顶层上,楼阁高耸,彩旗飘扬。福昌阁是高台式重檐建筑。“屋面前庑殿顶、后歇山顶双正脊黄绿琉璃瓦覆顶,四角挑檐悬钟”。重檐彩绘。“福昌阁”金字匾额高悬。凌空飞阁,高大美丽。祖师殿前,善男信女,跪叩祭拜。焚香炉内,香烟缭绕。烈焰腾空,香灰堆积。站立阁台俯瞰,主会场内外,人流涌动。远处,洛河金光闪闪,南山逶迤绵延,令人心旷神怡。北望,麦苗青青,油菜花黄,时有游人,拍照其间,好一派田园景象。
福昌阁虽属道教建筑,却胸怀坦荡、包容万象,兼祀各路神祇。环顾两层阁台,洞窟频现。老君、鲁班、薬王、吕祖、关帝、城隍、财神、玉皇、皇母、灵官、文昌魁星、南极仙翁、元始天尊、洪钧老祖,各得其位,享受供奉。特设的“青苗洞”、“驱蝗洞”、“五瘟洞”,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期盼农业丰收、消灾除难的美好愿望。
正午时分,到阁台周边观赏,东北方的“三官殿”里,几十个美女,随着轻快的佛乐,在殿前献舞。院内,众人排队打饭拿馍,那是福昌阁里为香客施舍的午餐。同样施舍饭食的,还有阁西的“玄天大帝”庙,和阁东的“南社歇店”。
福昌阁,历经几百年沧桑,屡次重修。如今的福昌阁,是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后,2009年,由宜阳县政府拨付巨资,附近五大香社民众,踊跃捐资助工,化颓瓦为龙鳞,绘丹青於四壁,殿内金妆神塑,使福昌阁以崭新姿态雄立于三层高台之上。为福昌庙会增添了浓墨重彩。这宏伟的楼阁建筑,包含着无数工匠的辛勤劳动,香社百姓的倾囊赞助。那阁台上下左右,五十多座碑刻就是最有力的见证。这些碑刻,有明清时期的,有现代的。碑上镌刻的美文,记载着阁台的兴衰,颂扬着民众的善举。捐款的善男信女,名字勒诸贞珉,留传千秋。
红日西坠,彩霞满天。乘车返回之时,会场已经开始亮灯。那福昌阁的夜景,一定更璀璨夺目。福昌会的繁荣景象,也一定会延续下去。
作者简介:金玉国,男,县城人,大专学历,1945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洛宁县"教坛明星",曾在《洛阳日报》发表《特殊考场》等,《我的老师》获洛阳日报征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