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利的刻刀在他的手里异常听话,“噌噌噌”的几下,一个活灵活现的“福”字就刻在了一块废旧的青砖上。近日,记者在商丘古城陈家大院里见到了正在细心雕琢青砖的潘明生老师。
潘明生砖雕作品原材料大多都是他捡来的废旧的老青砖,他尽可能的用“老东西”去展现极富历史底蕴的商丘古城内的老建筑。
废旧青砖摇身一变 成为“古城大院”
据了解,由于潘明生砖雕采用的废旧老青砖,质地较脆,雕刻时的力度、角度都非常讲究,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着急,否则一锤子下去就坏掉了。而在构图、打底、雕刻之前,潘明生还要把捡拾而来的砖头打磨平整,“打磨一块砖头起码半个小时。”
“只要有一刀出现错误,这件砖雕就要重刻了。”潘明生说,但最为考验功夫的,还是最后的雕刻细节步骤。阴刻、浮雕、平雕……这道被称为“花活”的工艺尤为注意指间力道。潘明生埋着头,常常一雕就是一整天。他将瓦、滴水、翘角等古建筑构件的技法烂熟于指间,用古法技艺中的“精细”,造就了千锤百炼后的“匠心”。
大致向记者介绍完创作过程后,潘明生带着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来到了屋外的一片空地上,排放着潘明生老师制作的300:1比例的商丘古城的“拱辰门”以及古城里的”陈家大院”雕工精细、技法也极精湛、惟妙惟肖。潘明生拿来一根点燃的艾草,放进了”陈家大院“的一件微型砖雕的作品中,不一会的时间就见得一缕缕青烟从烟囱里袅袅而出,极为巧妙,一度引得游客连连止步于此,驻足观看。
潘明生告诉记者仅就雕刻而言,微型砖雕分细雕、粗雕两类,粗雕是先切割塑型后刻制,而细雕与粗雕制作程序正好相反,时时更考验匠人的“硬功夫”——粗雕雕刻力度需谨慎把握,稍不留神就会形散砖崩,要雕出“神韵”,更需匠人千百次的精心打磨。
微砖雕使古代建筑以缩小比例,一砖一瓦用老砖石木材质细小的雕刻出原貌确实不易,需要专心雕的选砖、切割、打磨、绘图、雕刻、上色、石木雕制等制作技艺,经过他多年传承发展,创作出了 “四合院”、“火神台”、“八达岭长城“等一批风格独特、构图严谨、造型生动、古朴大方的优秀砖雕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具有融装饰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等特点。
心愿:百分百还原古城建筑 传承豫东古文化
潘明生告诉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他准备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将商丘古城的“四门八开”完整的雕刻下来。
据了解,商丘古城虽然历经战乱,但保存得基本完好,为全国少见的古城遗存。由于年代久远,兵祸天灾,古城曾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但范围都在南北十里之内。城门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东门曰宾阳,西门曰垤泽,南门曰拱阳,北门曰拱辰。四门外原有四个瓮城,瓮城又各有一个扭头城门,北门向西,东门和西门向南,南门向东,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门八开”之说。
商丘古城是历代先民们智慧累积的创造,更是“象天法地、顺天应地、取法自然”思想的应用,其目的就在于创造一个“天人协调、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以祈求城池万年永固。古城外为土筑的护城大堤,即城郭,呈圆形,象征天;内为砖砌的城墙呈方形,象征地。外阳而内阴,阴阳结合便是天地相生。
为了把砖雕技艺工艺水平提升创新,潘明生开始刻制著名古建筑入手,着力加大对景点古建筑制作力度,雕刻出了少林寺、长城、归德府等一批知名古建筑,作品深受网友们的喜爱。
潘明生表示,随着古城的开发,人们对砖雕需求也日益多样,这对手工砖雕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自己从技艺、构图、美工等角度对砖雕进一步提升,砖雕作品凸显了浓郁的传统特色、古朴典雅。
潘明生的微型砖雕通过刻画古建筑特色纹理、形状、布局。赋予古建筑逼真的生命力,传递出传统古建筑之美,一件件砖雕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核,记录着悠悠历史,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它千百年来的经历。
来源:猛犸新闻·东方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