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琼海市嘉积镇的老城区里,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古道窄巷蜿蜒伸展,街道两旁木质的门和半掩的窗依旧是旧时光的模样,这就是溪仔古街。随着岁月的冲刷,青石板已变得凹凸不平,但雨后初晴的积水却倒映出当年那个繁华绮丽的商梦。
溪仔古街全长293米,宽2米至3米,形成于明初,与嘉积形成集市大体同步,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古街最早的时候还是泥泞的土路,在清朝嘉庆年间由商家会馆主持铺砌成石板路,如今的青石板已被世世代代的脚步和车辙磨得光溜圆润、明亮可鉴。
旧时的城镇大多临江临河而建,除了用水的便利,大宗货物的运输主要依靠水路,溪仔古街便是因万泉河而生的古街。
作为万泉河码头进入嘉积市区的咽喉地带,溪仔古街头连着万泉河畔的溪仔码头,尾缀着嘉积集市的街道新民街,是嘉积古镇形成的摇篮,也是琼海水运商埠的发祥地。商贾往来,货物集散,非经此路不可。
溪仔古街以前称福岭街、西江街,因其连接万泉河的溪仔码头,后又称之为溪仔街。
溪仔码头(旧称西江码头)是当时海南东部最大的贸易集散地及转运点,码头和古街的形成,完全是凭靠万泉河的水陆交通优势,舟楫让南来北往的商船、商人、挑货郎都集中在此做生意。至今仍立于西江庙旁的一通西关庙碑,部分碑文载:“西江码头,水路交壤之所,商船驻足之区,人康物阜,货殖财丰。”
各种货物云集溪仔码头,然后经过溪仔街,通过挑夫、牛车等运往两三里外的嘉积“十三行”街市销售。各处村镇的老百姓蜂拥而至,用不多的钱两红红火火地置办起货品,古街一度人来车往,好不热闹。
从海口及内地运来的有布匹、洋纱、洋货、盐、鱼、煤油、陶瓷器等,从山里运出的货物有槟榔、椰子、木材、猪、牛、红藤、蜜糖及山货等。那时的溪仔古街有人备一根扁担和两条藤圈,以挑担搬运为生,边工作边哼起那朗朗上口的挑工号子:“嘿啦啦嘿啦啦,溪头溪仔挑扁担。”
1953年,嘉积大桥建成,陆路运输渐渐代替了水路运输。随着溪江码头被拆,古街也从此沉寂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了人们尘封的记忆。2004年,溪仔古街旧址被琼海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尽管码头繁华早已不再,溪仔古街上也没了挑夫沉重的脚步声,但走在今天的溪仔古街上,一步一景,一景一物,景景皆相识,物物皆历史,这里仿佛从未被时光打扰过。(记者 王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