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福寺塔,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城关西北车站路县第一中学院内,当地俗称:北塔、白塔,是崇福寺院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文献记载,崇福寺"古刹轩昂枕台隍,宝塔崔岿入云霄",是众僧参禅念佛,官吏演礼祭祀,文人游览咏唱之处,朝钟暮鼓,蔚然盛极,为商城寺庙之冠。不过,如今庙宇已毁,唯独塔存。
此塔底层直径6.4米,通高约22.3米,为七级仿楼阁式砖塔。塔由须弥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用花岗岩料石垒砌须弥座,下枭、下枋刻圭脚和宝相覆莲;束腰处各面减地浮雕折枝牡丹等花卉;上枭、上枋刻宝相仰莲和高浮雕瑞兽、龙、天马、鱼、松、竹、梅、鹿等图像,各具神态,呼之欲出。
塔身全用青砖平卧错缝砌筑,由下至上诸层高度均匀递减,其平面逐层收敛,呈现出挺拔秀丽的外轮廓。以腰檐界分七层,各层檐下砌砖雕斗拱承托塔檐,檐上覆板瓦排水;各檐之翼角安置雕龙铁挑,悬挂风铃,凌风拂响,数里可闻。
七层檐上为六角攒尖塔顶,上置宝葫芦状铁刹。塔座上西向辟有拱门通向塔心。沿塔内盘旋砖阶可上达各层。每层不同方向拱砌一或两窗。此塔是河南省境内现存体积较大、建筑精美的明代砖塔之佼佼者,被誉为"豫南第一浮屠"。
关于这座塔的修建原因及年限,众说纷纭。不过,人们津津乐道的,则是一个与武则天有关、从唐代一直流传至今的美丽传说。
相传在唐朝初年工部尚书有个女儿叫媚娘,聪明伶俐,十分漂亮,时时梦想入宫伴君,以展掌政宏愿,因脸上有一微痣影响了完美。后经点化在大别山求得一宝镜,三拜后微痣消失,遂许愿若日后进宫侍君,掌朝听政,定以此"龙泉"为名,在县城建寺筑塔相谢。
媚娘回京不久,还真的被太宗选为才人。再不久,又被高宗立为皇后,代决政事,后又自称为皇帝,改为武曌,下诏在殷城(唐时商城名殷城)建寺筑塔,了还愿言,并限期完工,违者杀头。寺塔建设中施工架子前搭后倒,幸亏鲁班爷化身老农指点迷津,县令领悟后围土造塔,方得以如期完工。
关于崇福寺塔的历史记载,有百余次之多。明代正德六年(公元1480年)春,霸州绿林首领赵燧、邢虎、刘三率部破商城,官师俱入塔内,火攻不克,师官册籍,赖以保全。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邑众捐资重修。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月,官僧慈济、济督二僧增修,第一层东壁嵌有修塔题记,纪年曰:崇祯二年己巳孟冬科吉旦。明代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由僧人明铠重修,并更名:崇福寺。
宣统二年(1910年),寺内办商城县中学堂,庙宇改为学校。1914年,反袁世凯的农民起义军领袖白朗率军攻陷商城,崇福寺及校舍被毁,唯塔得以幸存。
历经百年,崇福寺院建筑群早已被毁,不见踪影,独留崇福寺塔高高耸立百年,见证了商城县的历史变迁,同时也从侧面反衬出我国古代建筑匠师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