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间小路宛如烟……”曲折的山路云雾缭绕。
黔西南的第一印象,便是榕树的根系绳索般捆绑着路边的岩石,绝壁岌岌可危。山奇,水秀,风古,动辄是万万年的沧桑积淀,一路驱车穿越阴霾和浮云,行入一片洪荒的深处,亘古未变的是返璞归真的神奇。
陈甲望着窗外,若有所思。乌云中漏下的点点阳光,唤醒了他的笑容。在“天无三日晴”的贵州,“青春作伴”、享受阳光是再幸运不过的了,就仿佛他在同样天阴、多雨的英国西约克郡下意识捕捉阳光时的敏锐。
“兴仁快到了。”陈甲喃喃自语。
阴冷的西约克郡哈德斯菲尔德,阴冷的贵州兴仁,云雾让脑海中两组朦胧的映像瞬间交织在一起,万里之遥聚焦于咫尺。
“山间小路宛如烟 / 有座红房子 / 红旗飘飘衬蓝天……”陈甲邻座的歌手宋秉洋哼着自己的原创单曲《心暖花开》,仿佛要为过会儿在安庆小学上音乐课、表演热身。
没有蓝天,但红旗掩映的校舍却是越来越近了。
2
贵州兴仁曾是省级贫困县,现已脱贫。不过,即使在经济扶贫阶段,400人的安庆小学也已经是校园规整、教室明亮、桌椅齐备。
陈甲一时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访贵州兴仁安庆小学,但一进校园,很快就能从那些稚气的眼神中分辨出他认识的学生。
健康活泼、自由自在的娃娃们让陈甲沐浴在阳光中,他激动地讲起贵州兴仁安庆小学的坚守,让众多山区孩子免掉了奔波之苦,能够集中精力学习,享受校园时光。同时也提到曾刷屏的“冰花男孩”。
2018年1月国内媒体曾报道云南昭通一个小学生每天花一个多小时、徒步近10里路上学,滇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潮湿的水汽凝结在男生的头发上、眉毛上、睫毛上,被称作“冰花男孩”。
陈甲觉得“冰花男孩”的造型特别有意思,但当他看到照片里孩子被冻得皴裂、红肿的双手时,非常难受。
“我也有孩子,这种场面让我很难平静。都是上学的年龄,但境遇却天壤之别。”陈甲是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中国区首席代表,经常往返于中国和英国之间,多次组织英国当地大学生志愿者来安庆小学做公益课程,志愿者团队中还有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副校长。
《庄子·大宗师》中有一段千古传诵的文字:“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两千多年过去了,人们似乎只记住了“相濡以沫”的互助与温情,却不曾理解什么是“不如相忘于江湖”?鱼儿不再受水荒的困扰,在江河湖海中尽情遨游,也就不必“相濡以沫”地苟且偷生。
在陈甲看来,“冰花男孩”与我们相忘于温暖教室的时候,也就不必因为求学奔波而成为“网红”!
“国内西南部地区的经济、教育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但咱们中国人战天斗地的生存伟力特别值得骄傲。让外国人参与国内教育帮扶,就是要让世界全面了解中国,了解我们这个民族顽强不屈的个性。”
3
在山岗四望,被云层切割的阳光忽明忽暗。郁郁葱葱的山峦起伏相连,也仿佛要隔断人们前行的路径。
而耳边是溪流的汩汩之声,不吐不快似地倾诉着千万年的峰回路转,若隐若现似地吐露着前生来世的窃窃心语。
小溪能成全一条河,一挂瀑布,让人预期那“银河落九天”的余韵。
陈甲带领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的团队给学生发文具、捐款,还特意请来国内音乐圈的好友宋秉洋给学生们上音乐课。
明星范儿十足的宋秉洋怀抱吉他,教大家唱起《心暖花开》。
“山间小路宛如烟 / 有座红房子 / 红旗飘飘衬蓝天 / 春风恰如诗 / 会不会有一天 / 未来就在眼前……”
未来出现在眼前的时刻,并非时光隧道的轻松穿越,而是教育与觉知累积、融汇的节点。
音乐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已成为官方教育“六艺”中的一门功课。孔子兴私学时,按周代官学的模式传承、发展。
音乐之于教育不可或缺,而眼前的音乐人把抚琴变成了弹吉他,把《高山流水》换成了《心暖花开》,其实也是真善美的播洒与润泽。
“在你眼中我看到 / 雨后的天空 / 心暖花开的时刻 / 朝阳般温热……”
陈甲认同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提到的使命感(sense of purpose):“使命感意味着,我们超越自我的局限,我们满足社会的需要,我们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使命感创造真正的快乐。”
陈甲很清楚,英国教育在国内存在的风险是丧失教育的“使命感”,同时与中国社会脱节,变成自我标榜的“阳春白雪”!
而与此同时,很多情况下,中国社会也只把英国大学当作以招生为最终目的的销售型非商业主体看待。
陈甲希望做教育家,而不是营销家。
4
“山间小路宛如烟……”陈甲一行在歌声中离开安庆小学。
2019年10月安庆小学部分师生应邀来到北京,参加哈德斯菲尔德大学中国办公室成立10周年纪念活动。
所有学生都是第一次来到北京,第一次去了天安门,第一次看到了升国旗仪式。
“我们都特别尊敬在偏远山区学校扎根的校长、老师,也特别惦记大山里孩子的学习、生活。”陈甲回忆起与安庆小学的北京聚会时很兴奋,也很感慨。“教育公益的路太长了,很多现实问题不好解决。”
其实,有关“寒门难出贵子”的讨论持续了很多年。在国内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村学生在高校新增学生中的占比超过了50%,但主要分布在教育水平相对较弱的地方高等院校以及高职专科院校,深层的、隐性的教育差距在于,研究型大学中农村学生比例在下降。
与此同时,高中阶段优质师资和优质教学资源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进入超级中学、重点中学对家庭经济条件的要求很高,农村地区、偏远山区又往往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经济条件注定无法企及。
城乡差距、城市中不同阶层的差距、教育资源的高度集中,使通过高考进入名校越来越像是中产范围内的选拔。
“在大城市里,对很多学生来说,国际教育可以作为国内教育的延伸或补充,但对贵州兴仁地区的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国际教育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陈甲说,“心是暖的,但花总能开吗?不好说。”几年的公益磨砺,让他对教育的不平衡感同身受。
“我们做的支教公益项目很小很小,也不知道能有什么样的结果。”陈甲认真地说,“但只要能给孩子们多打开教育的一扇窗,我觉得就是值得的。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做公益教育更不能急于求成,有学生考取了国内名校、世界名校就是成功吗?也不一定。”
“在你眼中我看到 / 雨后的天空 / 心暖花开的时刻 / 朝阳般温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