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清凉的风,带着诸有的禅意,沿童子河叩拜千年古寺。
童子寺,一听这个名字就不会忘记。普天之下的寺院很多,但以童子命名的寺院,我不敢说全国罕见,在西北来说民乐的童子寺或许是独一无二的。它在远离民乐县城10公里的山坳里沉默着、坚守着、眺望着,它驻足在你的心里,在你的脑海中,在你的念想里。
幽静的山谷,遮天蔽日的树木,掩盖了童子河床昔日的苍凉。波光滟潋的翟寨子水库,映着蓝天白云下修葺一新的寺院,给人增添了一份庄严,一种气势。肃穆的大殿内香火袅绕,慈眉善目的佛祖脸上挂着世人无法揣摩的善意。深沉的木鱼敲打着前世的风雨和暗伤,也警示着佛门与红尘的界线。
其实,童子寺吸引我的不是装饰一新的佛堂、大殿,而是大殿后面山坡石壁上那些残垣断壁的窟洞。
仰望摇摇欲坠的洞窟,像一双双苍老的眼睛。在这里,一座山包,一块石头,一根朽木,半截土坯,都被漫长的岁月,厚重的历史赋予别样的生命。它们在香火袅绕的山坳里,见证了世事的变迁,经受了冷风凄雨的侵蚀。我能感受到,在数千年的时光里这些洞窟所遭受的劫难。
站在石窟的面前,世外的喧嚣被挡在山外,那些被欲望搅动的嘈杂声被翟寨子水库的清波吸收、容纳。数千年的时光打磨,风吹日晒,让洞窟变得更加古朴、厚重。
史料记载,童子寺石窟约建于北魏时期。石壁上的洞窟,替寺院保存着岁月,洞窟里的壁画,为世人保存着历史。毗邻寺院的乡民们,世世代代用淳朴和真诚的心,对寺院加以保护,才有了如今我们看到的沉静在岁月长河里的寺院,挂在山崖上的窟洞,以及静默在黑暗中图画模糊,但意境深远的历史文化遗产。
山风用它宽大的手掌,轻轻翻开了叠摞在洞窟里的历史书页。
墙上的壁画,把时光的章节拉回到1500多年前。那时的北魏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各民族之间由攻伐争战逐步转为接纳、融和,河西走廊原本就是多民族聚集地,这条古道上从人类的起源开始,就摇曳着突厥、月氏、党项、羌人等先民们的火把,古人的足迹遍布弱水河畔,草原雪山,大漠戈壁都留有他们的痕迹。山崖石壁上的印迹,无声诉说着世事的沧桑,一幅幅生动形象描绘在墙壁上的图画,虽被岁月的风雨剥蚀的锈迹斑斑,但依然散发着古老凝重的时光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气息,它直抵我们的内心,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
偶尔的一丝凉风,伴着细碎的足音,带着遥远的思绪,在洞窟中萦绕,恍然间壁画轻轻地晃动起来,画上的佛像幻化成了一位英俊少年,微笑着向我走来。
传说很久以前,民乐翟寨子一带的村子里,来了一位外地人,他年轻潇洒,貌美心善。每到一个村子都是给普通百姓讲解经文,释义佛法。点亮了历经战乱和饱受苦难的人们迷茫的心灵,支撑着他们未来的希望。目睹讲经者手中转动的经筒,有人对讲经人怀有好奇心,悄悄跟踪他的行迹,最终在童子坝河东面的山崖上发现了新凿的洞窟。渐渐地来童子寺凿壁修禅,讲经说法者络绎不绝,逢年过节敬香从不间断。
一个久远的传说像电影画面,映着墙体的彩图,在我眼前一幕幕回放。
童子寺的传说被一代又一代人渲染,传诵。在这神秘,蕴含深厚历史的地方,不朽的故事在童子河的旷野里游戈,飘逸着无极的精魂,在山谷间升华,在窟洞中发酵,放出熠熠光亮。
窟洞分中心柱洞窟、大佛殿洞窟、菩提洞、罗汉洞等。窟洞无论是设计还是布局,都展现着古人丰富的智慧,精湛的手艺。洞内壁画集北魏、隋、唐、元、明、清朝代不同风格的思维和笔调。无论是和蔼可亲的观音,还是庄严肃穆的明王,或是形态万千的菩萨,都呈现出一派柔和典雅、细腻、传神的气质。
面对壁画心灵有种无法言说的震撼。我想每一尊佛像后面,必定是一个饱满而圆润的灵魂。一切能够永存的艺术作品,是用时代的本质描绘的,从佛像的眉梢所表现的神态,嘴角溢出的微笑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解读。
窟洞内《西游记》壁画,乘着隋唐王朝对河西走廊的倚重和佛教的盛传,经各路僧侣虔心努力,窟洞的开凿也在不断增加。史料记载的40孔窟洞历经千载,保存完整的所剩无几。
壁画上《西游记》的故事还是清晰可见的。从猴子出世,悟空拜师八戒受戒到溪边饮马柴门问路,再穿越荒漠等栩栩如生。悟空那尖嘴瘦腮的样貌相,八戒长嘴腆肚之形,更趋于自然间猴、猪与《西游记》电视剧中的形象和神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让人惊叹和感慨的是,我们的古人把丰富的想象,用高超的绘画艺术流传于后世。
当然,童子寺的壁画比不上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大气与恢弘,但它足以证明了1500多年前佛教的亮光照耀民乐大地。同时也证明了1500多年前民乐就闪现着灿烂文明的佛教文化。
人类发展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永远不安宁的运动史。人类的迁徙流浪,决定着人们寻找向往和平的心愿。短暂的瞬间,我定下神来再次仔细凝视,想进一步走近,抵达它灵魂的最深处。
我以梦幻般的状态与壁画中的人物进行了无语的交流,如惊魂一瞥。千年绝不会是一闪而过的,也不是一个符号就能替代了的。千年时光,它承载着无尽的江山,氤氲着岁月的声色。在慢慢的历史长河中,大地母亲孕育了诸多的山川河流,成就了许多传奇的人物,留下了璀璨的文化遗迹。千年,在民乐大地上孕育了传奇,也留下了童子寺深厚的历史文化。
秋日的阳光和煦地抚摸着童子寺窟洞的每一块寸土,每一根草叶。我在与童子像告别时,心中涌起了难以名状的那种恋恋不舍。我似乎看到了遥远的路途中,那位手持拐杖,身着长衫,风尘仆仆赶路的少年……
他来自哪个时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给予我们的精神抚慰,以及宽厚仁慈的豁达胸怀。童子寺是怎么得名的,对我来说也无需深究,它让生活在困境中的先人们,精神有了依托,让普通大众迷茫的心灵找到了归宿,这就足够了。
“钟声磐声香云慢润三千界,佛境诗境妙谛温存十万家”。
携着故事带着疑云拜窟洞,多了一份厚重,增了一层内涵。思想在故事的趣味中得以升华,疑虑通过生动形象的壁画得以释然。苍老的山崖下,新建的广场,被翻修一新的大殿,在幽静的山谷里显得凝重,庄严。童子河的清波荡着深沉悠扬的诵经声,仿佛在提醒世人,这里曾留下了一位童子勤奋的身影和佛家空灵的禅意。
摇曳的花朵,舒缓的小草呈现着岁月安详,世间和谐的气氛。也带给了我惬意的感受和浮想联翩的思考……
□滕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