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茗)昨天(5月15日),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在其官方公众号中发布消息,灵山景区暂停对外开放,停止一切旅游活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决定对灵山实行保护管理,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灵山景区暂停对外开放,停止一切旅游活动。二、禁止一切社会车辆、游人私自进入灵山景区。三、禁止所有社会单位、旅行社组团到景区游玩。四、禁止灵山周边村民放牧、骑马拉客、采摘等人为破坏活动。五、对不听劝导,违反本《公告》规定,破坏灵山生态环境的,将依法进行处理。
新京报快讯则表示,北京最高峰灵山“封山”:植被遭人为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灵山景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的西北部,距北京122公里,其顶峰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第一高峰,北京的屋脊与河北涿鹿县接壤。
据了解,早在2016年起,门头沟区便决定关闭景区恢复生态。同时,灵山景区附近江水河村退出养殖业,不再饲养马匹。灵山被毁植被最严重的就属海拔1500米以上的草甸,恢复起来很难。目前,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实验性恢复。
灵山的海拔高度决定了其日温与市区温差在10-12摄氏度以上,植被也是随海拔高度的上升呈现立体式变化,不仅有有暖温带植被,甚至还有西伯利亚寒冷地带亲缘植被。其中19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最为出名,是新疆细毛羊、伊梨马、青藏牦牛在北京生活的唯一天然繁殖养殖场。这里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山林里活跃着松鼠、野兔、山猪、狍子等野生动物,还有可能见到稀世珍禽褐马鸡(据百度百科)。
灵山景区生态环境恶化源于游客激增的速度远远大于自然植被自我修复的速度。旅游时代的来临,使大量游客集中涌入,生态的脆弱性彰显无疑。特别是在门票降价甚至免收门票的情况下,对当地的生态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作为景区管理方,可以增加安保和管理人员数量来保证游客安全。但是不能保证生态不被破坏,特别是对于大型生态景区,不可能有没有必要进行圈道式参观,很多景区均属于半开放式游览状态,因为对生态的防范措施几乎为零。
同时,由于目前休假制度的不完善和自驾游的广泛普及,游客数量在节假日呈现不可控的的局面,除对景区管理提出极高和苛刻的要求外,对生态的保护目前尚无精力进行引导和保护。
近日来,“行走山西”一直关注旅游公害或者“观光公害”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旅游从收取门票的单边产业到多元经济构成需要漫长的探索过程和游客认知阶段,同时由于文化底蕴等方面的不同,不可能从成功经验中简单复制。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旅游实践证明,面对大量涌进的游客,景区或者当地行政管理部门即便尽最大努力,包括在基础设置、环境卫生、公共安全等方面增加人力物力,也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游客除对当地居民正常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外,便是对当地的生态和城市自然秩序发生极大的冲突和矛盾。
“行走山西”反复强调,严格意义上的休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不同。灵山之鉴,必须厘清都市休闲的范畴,如城市公园、城郊公园、博物馆、省保以上景区等承载的市民休闲的需求,在利用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上,可实行低票价甚至免票政策。而对于类似灵山景区这样的有旅游意义即产生以门票为主的旅游消费,还是实行门票价格杠杆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的伤害,甚至是不可逆转的永久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