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建山寨文物之风应该刹住了
20世纪90年代,仿建景观主题公园曾颇为流行,但随着文旅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此类景区已很难单纯依靠仿建吸引游客。然而“山寨”文物、仿古景区在各地依旧层出不穷。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印发通知,明确要求坚决刹住滥建山寨文物之风。
地处南方的巍峨“长城”、不在陕西的“兵马俑”军阵……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规模庞大的复建仿建文物建筑,其中不乏粗制滥造、讹传历史者。这些复建仿建文物建筑往往缺少文化内涵、资源浪费巨大,还可能因传播失真信息造成不良文化影响。
当前,故宫、长城、兵马俑等被复建仿建,天安门的山寨版甚至多达十余处,从中不难看出,一些地方对文物古建缺少应有的敬畏,对知识产权亦缺乏应有的尊崇——仿古景区舍弃原创精神,照搬其他地区古建,不仅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懒政行为,某种角度上也是对本地文化的不自信。
山寨文物古建频现,实为地域文化迷失。诸如故宫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代表着这个地方的独特文化内涵,岂能简单粗暴地“拿来主义”?建设现代城市建筑和景区,必须传承已有的文化,并且不断创新。考量城市建筑和景区的文化价值,除了看其造型是否新颖、美观之外,更应注重其是否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融合,是否与周边的建筑和城市环境相协调,是否进行了文化传承与创新。
山寨文物古建频现,可能导致本土文化越来越肤浅和浮躁。事实上,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各地都不缺少文化内涵,缺少的是深挖和拓展文化价值的眼光,以及标新立异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当今文旅业的发展,某种程度上也是地域历史文化积淀和历史文脉延续的过程,是多元文化互动交融、文化内涵和形式不断创新的过程。一个合格的城市管理者,在构建城市文化的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种角色应该定位于人文精神的发现者和实践者——深入挖掘、还原和提升地域文化价值是其基本责任。如此打造出来的建筑和景区,才会因其特有气质成为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标,成为蕴含地域文化与精神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