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山城巷,阳光明媚,树梢新芽绽放,一阵细风儿拂过,似是喃喃细语,把久远的历史述说。
山城巷热闹起来,旅游巴士把游人一批一批送来,导游举着小红旗,引领着天南地北的游客,品味古老街巷,品味重庆。
山城巷就这样悠然走来,带着厚重的历史和焕然一新的风采。山城巷以巴渝传统风貌为主,留住记忆,传承文脉,展示出重庆的独特魅力。
山城巷,是重庆唯一的一条与山城同名的百年老巷。说它最具重庆特色,是因为这里的建筑、江岸风景、层层叠高的地形态势和爬坡上坎的街巷格局,来此游览的人都说,走过这一巷,就能基本读懂整个老重庆,就算真正来过重庆了。
如果说,山城是重庆地形地貌特征的代表,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山城巷就是重庆历史文化和山水特色的缩影。
山城巷,是一个延续了百多年历史的古老街区,其中的欧式建筑、明清建筑、海派建筑各具特色,相得益彰,被称为是浓缩了的重庆山地建筑博物馆。
山城巷临崖面江,整个街区建在古城墙的内侧,近看长江滚滚东逝水,远眺南山巍巍峰连峰。早在明清时代,这里就是军事将领们喜欢居住的街区,尔后又经历重庆开埠和抗战时期(陪都时期)的发展,就形成了多风格的建筑群像。
山城巷80号的法国仁爱堂,为法国天主教会修建的仁爱堂教堂、神父楼、修女楼、仁爱堂医院、教会学校和附属建筑的统称,是最有代表性的欧式老建筑。虽然经历了百年风雨沧桑,但从现存建筑内高大的罗马柱撑着拱形的窗户,外墙上浮雕历历在目,依然可以看出当年的华丽和恢宏。重庆开埠后,1900年,由法国天主教会出资,法国人开始在原二仙庵(现在的山城巷80-82号),以仁爱堂命名修建。总建筑面积13200平方米,是一幢典型的欧式建筑。其中的仁爱堂医院是当时重庆的第一所西医院,占地面积8179平方米,砖木结构,一楼一底,呈“工”字形结构,厢房有宽敞的通道,屋前有小花园及庭阁。
山城巷50号的厚庐公馆,其石库门特点的海派风格建筑,给山城巷带来亮眼的惊喜。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大批政府要员、军阀、买办、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云集重庆,他们大肆新建或购买名宅改建公馆和官邸。这些官邸建筑虽然数量不大,但做工考究,与当时的普通民居形成鲜明对比,在建筑风格上有的模仿外国小住宅形式,有的突出地方建筑特点,厚庐彰显的就是海派石库门的特色。这栋三层官邸小楼,建筑为砖石结构,石门框,八字形朝门,弧形窗楣,条石屋基,依坡就势,是重庆山地建筑的典型代表。
厚庐公馆的主人为抗战时期四川军阀刘湘下属蓝文彬师长,其在重庆驻防时修建了此官邸。蓝文彬师长乐善好施,心系天下,在重庆佛图关驻防时,在其驻防地附近开了一个工读学校,收养了很多因战争留下来的孤儿,教给他们简单的谋生手段,让他们可以养活自己。这个学校一直办到抗战胜利。2017年,厚庐公馆被重庆市人民政府评为“重庆市优秀历史建筑”。
走在山城巷的石板路上,斑驳的旧墙,凝固着远去的岁月时光。走进它的一条又一条更为狭小的支巷,原以为会路尽而返,不料想却是别有天地,让人驻足而望,久远的历史扑面而来。
山城巷26号,长乐永康石朝门矗立着,这是一座清代石朝门,通高4米,宽约2米,朝门正上方刻有“长乐永康”四个字,为阴刻,其意代表着欢乐常在,健康永远,可见当时人们对生活寄予的希望。石朝门内的小院及建筑因年久失修,旧貌难寻,但保留的朝门却见证着山城巷的历史,在时光里述说着过去的辉煌。
山城巷里还有一处亦庐石朝门,因年代久远,房屋拆迁,得从马蹄街15号处向山城巷斜穿过去才能看见。亦庐石朝门坐北朝南,宽1.8米,高3.4米,占地6.12平方米,整个朝门外围为砖筑成,内部为石块筑成。朝门正上方刻有“亦庐”二字,门两侧阴刻有对联一副,“让三分自多乐地,退一步别有洞天”,既是地理状况写照,亦是人生处世哲理。
体心堂是山城巷较为宽敞的一条支巷,巷内的42号民居是一处保存较好的清代建筑,该民居坐西向东偏北10度,为一楼一底砖木结构,建筑基础为石作,石板铺地,外墙砖砌,内部为夹壁墙及木板墙,楼面为木质,屋顶为硬山式小青瓦铺面,大门呈八卦形态,门楣上方有中国古代传统的八卦标志形的灰塑,建筑内还有多处精美灰塑、雕花门窗,属于典型的南方传统民居院落。体心堂是有来历的,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起,重庆城区先后创办起了一些慈善机构,体心堂正是此时应运而生。体心堂的宗旨职责是给养孤老、收养遗弃婴孩和无力自养的残疾男女,兼办济米、施药、施棺木以及临时赈灾,是一个广施仁慈、救济百姓的慈善堂馆,深得人心。
历史飞转,山城巷转瞬即为百年老巷。
沧桑的老巷,述说着历史,也把曾经辉煌的昨天带到了灿烂的今天。如今的山城巷,熙来攘往,有游人为它而来,打卡而去;有寻着商机而来的人,把一家家商铺开满了巷内,让山城巷热闹了起来;更有为情怀、为传承、为梦想而来的人和团队,为山城巷和游人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隐于山城巷43号的“巷巷步道老火锅”,是原住民牟老板开的。山城巷和山城步道走红后,这家没有菜单,看门点菜(菜品用粉笔写在门上)的火锅店也火了起来;游人吃着火锅,看着江景,醉了心情,也醉了滔滔东去的江水。
山城巷89号开有一家“啥子巷巷大汤圆”,开店的龚小姐两上中央电视台,把一个不起眼的汤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顾客盈门,人称汤圆西施。龚小姐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漂亮女子,曾入围重庆小姐,还是业余冰球队队长。此外她还擅长书法、唱歌、古琴和二胡等,任选其一,她都可能有所出息,但这位90后美女,却选择了传承自家的祖传老手艺,在山城巷里扛起了“啥子巷巷大汤圆”的招牌。
山城巷金马小学旧址里,开了一家山城故事馆,这家故事馆是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开的。他们是一群文保志愿爱好者,十年来,他们在山城老街里走街串巷,探寻古迹,保护文物,感染和带动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传承和弘扬母城文化,就是为了留住母城更多的历史记忆。
山城巷带着百年历史的沧桑向我们走来,也带着我们更多的期待走向未来!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