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春明
沂南县铜井镇的三山沟村,有一个颇有名气的石崇崮大院。它是村里一位名叫武光军的退伍军人,在2016年建设完工的集餐饮、住宿、旅游于一体的写生基地。
石崇崮大院像一幅画,不同的是,它是用浅褐色的石英砂岩做墨,用交错纵横的山脉、深沟做纸,用双手做笔,于天地之间绘成的具有自然造化和沂蒙人现代生活特质的画卷。
这幅由原始意蕴和着时代的旋律、诗意和美感的画卷,内容异常丰富。它粗狂中不乏细腻,每一笔提按,都暗含大山的跃动;每一笔轻重,都饱含生命的觉醒,每一处皴、擦、点、染,都溢流着生活的热情和渴望回归自然的冲动。
山道、梯田、松林,石阶、大门、挂灯,屋顶、山峰、星空…… 这些看似简单的符号,却洞悉了某种规律,解析了乡村文明的构成。
是的,石崇崮大院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形象,都闪现着它的创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情感的波动。此刻,作者用他的“画笔”,细心地、不动声色的把我们从山间公路,引向村巷、山涧、石亭、石碾。继而“画卷”展开,高低错落的石屋、石楼,骤然以一种生命的形状、质地、色彩和气息,冲出“画中”的地平线。随之,石屋、石楼间的空地上变的繁忙起来,杀鸡、宰羊,人来人往……不远处,石砌的锅灶热气腾腾,高高的烟筒冒着青烟……它们以一种静美的动感,或与一树的蝉鸣,或与一群展翅飞翔的小鸟一起,传递着季节的消息。
周围散落墙角的农具、陶器、石器,挂在墙上的黄灿灿的玉米、一串串火红的辣椒,这些通常在记忆的角落里深藏不露的存在,于古朴的意象中,衔接着山里人的辛劳和梦想,充满着生命最初的渴望与欢欣,深藏着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敬意。
穿过石楼,山坡下,一排类似陕北窑洞的山洞餐厅,别有风味。穿过长长的凉爽的山洞,沿阶登上山腰时,随着树枝摇曳的方向望去,可远眺前方“之”字形的公路、高高的山巅、紫色梧桐花掩映下的冒着炊烟的村落和山脚下成群的牛羊。
显然,对于“画面”的经营和布局,作者是有着含蓄而细密的构思的,他把大山之中看似正常的生活场景,以直观的方式,把山村种种丰富的信息,直逼人们的眼前。它更像一声朴素而深刻的提醒,让到此写生的画家们走入景中,甚或成为物像的一部分……他们在找到本真素材的同时,打开了审美的境界,同时也找到了一份超然和宁静。
三山沟,顾名思义,它是三面环山的。地处三山沟的石崇崮大院,除了山沟里的那条通道和山腰的环山公路外,抬头望去,它的周围全是山。而且,那山几乎都是拔地而起的。由于山峦的陡峭,四周长满松树的山坡上,有随处可见的奇形怪状的石流。不过那不是泥石流,那些看起来形状有些像“心”字,有些像瀑布,有些像奔跑的小鹿似的石流,猛地看起来,有时又像冬天屋檐下的一串串冰琉璃。那是下雨时山脊排水的通道,它们由大小不等的石英砂岩构成。那些石头已经被水流冲刷的十分干净,那里面不仅没有了泥巴,也没有了沙子。
石崇崮大院周围有好多很有名气的山头,如“虎臀顶”、“望海楼”和“石崇崮”等。我尚不清楚大院主人取“石崇崮”作为这个大院名字的用意,但“石崇”这两个字,已经足以吸引人的眼球了。石崇崮距离石崇崮大院很近,就在石崇崮大院东北方向的不远处……那崮在山顶之上,鼓凸而立。崮顶的四周,是残存的由大小不等的石块砌成的厚厚的围墙。
石崇崮这个名字由来已久,但因何故而得名?何时而起名?它与“石崇”这个人有何关联?尚无据可考。但在苍茫的沂蒙大地上,石崇崮这个名字,的确是一个象征着生命意义的符号,时常闪烁跳跃在历史的尘烟中。
多少年来,石崇崮这个名字,始终是山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尤其是石崇这个人,那是山里人津津乐道的。石崇的富有,路人皆知。但这一切,自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石崇的靠山贾谧被杀,石崇被免官,并被司马伦部属孙秀设计,抄家流放后,就已灰飞烟灭了。但是,历史上的另一个石崇,一个文化的石崇,文人的石崇,却以一篇《金谷诗序》,让今天的我们依然能够感觉得到历史温热的性情,以及从中溢放出的灵动、真实和洒脱。也许正因为这样,哪怕在这偏远的山沟里,石崇这个名字,在山上山下,在田间地垄,在农人的目光和炊烟中,推生出一个个从遥远的历史中走来的故事。
石崇与这个地方到底有多少故事暂且不论,但文化的力量已经可见一斑了。相信但凡读书之人,大多对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印象很深。有这么一天,张岱在大雪之后的一个夜晚,划着一叶孤舟,前往杭州西湖的湖心亭赏雪,突然,张岱的视野里出现了两个人。他惊讶的发现,那两个人正在亭内煮酒赏雪。雪夜,目光碰撞的刹那间,这不期而遇的时光里,三人来不及细问对方的姓氏籍贯,便一起把酒言欢了……这是一种难得的机缘。一个人的独处,毕竟是寂寞的,三个人,尤其是一众文人雅士的相遇,其中的风雅之趣,是可想而知的。尤其众多文人墨客,在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的境遇中,被一次次催生出的源于心灵的诗文和字画,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星光璀璨,雅韵氤氲”的“雅集”。其实,石崇的《金谷诗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就是在这种氛围里产生的。
历史上的石崇,他的可贵之处,不在于富,而在于他以文会友,并借以抒发情怀的文人气。史载:元康六年,石崇在他的私家园林金谷园举行了一场盛宴,被邀请者有苏绍、潘岳等30多位名人雅士,他们饮酒作诗、挥毫泼墨……其情景可从石崇《思归引》中窥见一斑,石崇在他的《思归引》中这样写道:“登云阁,列姬姜,拊丝竹,叩宫商,宴华池,酌玉觞”。宴后,石崇把来宾所赋诗篇录为一集,即《金谷集》。就是因为这次聚会,石崇写下了著名的《金谷诗序》。至今,石崇《序》中的“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之属,莫不必备。又有水碓、浴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三山沟是蒙山山系的东大门,走出三山沟,向东不远处就是沂河冲积平原了。有人说,三山沟的沟,是洪荒年代造山运动时,地球大合大开后形成的。并形容说,如果把三山沟和通往山外的山沟两面的山脉合拢,山沟两边锯齿状的山坡是相互吻合的。也有人说,三山沟本来就是海沟,三山沟大风门山顶上的大石棚,就是海水冲刷形成的,那些石头上留有清晰的海浪冲击的痕迹。是的,当你翻越这连绵不断的一座座大山的峰峦之后,你会真切的领悟生命的律动和瞬间的生死变灭,并隐约感受到亘古洪荒以来,每一次的重来与离去的声音的。
如今,位于三山沟的石崇崮大院,汇聚了众多来自不同方向的文人墨客……前些日子,我们和画家许嘉鸿兄有个约定,待天气预报有雪时,我们两家提前一天入住石崇崮大院,在石崇崮的吟雪亭内,也来一次吟雪亭赏雪。到时,也许会与一众有缘人不期而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