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梅县区40多名民间文艺骨干在梅县区文联刘火云主席、余志明副主席的带领下到桃尧农村基层采风,参观了松林村一河两岸,广东十大古桥之一的砥柱桥,麻坝村新塘的河堤、河畔公园,桃源古村落的继述楼、客家民俗展览馆、张海故居以及桃溪村的知青楼等,了解了桃尧镇的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感受到了近几年农村的巨大变化。
梅县区文艺工作者们首先来到松林村,大家在镇、村干部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松林村松源河一河两岸的河堤改造和绿化美化工程,堤坝的建设项目等。
4月1日,梅县的气温已接近30℃,在桃尧镇松林村的松源河畔,阵阵凉风吹来,河面上碧波荡漾,河岸边的杨柳随风起舞。大家在文联刘主席的带领下,迈起轻快的步伐,一路上有说有笑,享受着明媚的春光。
河边的草地上,正在吃草的小黄牛也抬起头好奇地看着来自远方的客人,随行的摄影师不失时机地抓拍了精彩的瞬间。
大家一边欣赏美丽的乡村美景,一边用手机帮同伴拍照,记录这美丽的风景和美好的记忆。
参观完松林村河畔的美丽风光后,我们来到显朝村的老圩。老圩是清朝乾隆年间兴建的,如今还保留了一些清末民初的老房屋。
大家听到穿过老圩的街道就可以看到广东十大古桥之一的砥柱桥了,激动的情绪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砥柱桥以其巧妙的设计和举世无双的造型而闻名于世。恐龙似的外形,S型的弯曲桥面,两墩一石的大胆创新,松树打的桥桩,就地取材最大限度降低建造成本,历经一百多年风风雨雨从未维修过等等,注定了砥柱桥将永远记录在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史册中。
砥柱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参观拍照,梅县区的文艺工作者们当然也不例外,纷纷在桥上拍照留念。
站在砥柱桥上欣赏桥下的风景,大家百感交集,既感叹风景之美,又赞叹设计者的巧妙构思。
随后大家坐车来到麻坝村,新塘振威第门前一棵巨大的百年桑椹树结满了果实,红的、紫的、黑的都有,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嘴馋的人摘了几个尝了一下,酸酸甜甜的。
新塘河岸边有一棵巨大的古树十分漂亮,大家纷纷跑到大树下乘凉,欣赏古树周围的美景。
由于时间有限,大家歇息没几分钟又赶紧从水坝上过河,赶往麻坝村的下一个地点。
原为桃尧农会会址的老房屋,如今经过改造,变成了桃尧商会的会址。文联的刘主席向有关人员了解桃尧商会的概况及老房屋改造情况。
4月1日,梅县区文联下属的民间文艺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十七个民间团体本次到桃尧镇采风之行中,大家感到眼界大开还有桃源村民间收藏家张炳辉先生的“梅州市客家民俗展览馆”和“桃源红色文化博物馆”。
张炳辉先生从1976年开始尝试到福建上杭等临近的客家地区收购粮票、布票、花边(银元)等一些有时代特色的小物件。1986年开始,炳辉叔敞开收购,大小物件不限,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毛主席像章、石膏头像、宣传画等收藏了不少。
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题材的物件也收藏了一些。为了方便大家参观,他专门布置了一个红色题材的展室。
炳辉叔收藏最多的还是客家民俗方面的藏品,过去客家人用过的各类老物件,只要别人愿意卖,他都来者不拒,因而种类十分齐全。从一楼的店铺到二楼的大厅、房间、楼梯和三楼天棚,到处都堆满了古董。
因为藏品太多,很多老物件都不能摆出来供大家参观,很多纸类、布类收藏品和许多小物件都只能装在箱子里。有人好奇地问炳辉叔,一共花了多少钱去收藏老物件?他笑了一笑说,我也不知道,因为从来没有计算过。但有一点他十分清楚,就是他家的全部积蓄都用来买收藏品了。
我们几十人中,不少人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古董,感觉眼界大开,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参观完炳辉叔的客家民俗展览馆后,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到桃溪村的知青楼,参观了知青文化展览馆,增加了我们对当年知青们上山下乡的历史的认识。
随后,民间文艺家们在知青楼门口进行了诗词朗诵、歌舞表演等活动。最后,大家自豪地合唱了一曲《歌唱祖国》以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爱。
在返回梅城的路上,大家还顺路参观了桃源村的张海故居。张海故居的一楼墙壁上,挂满了许多图文资料,充分展示了张海投笔从戎,舍身报国的传奇故事。
完成了为期一天的桃尧采风活动后,大家深有感触,纷纷表示以后要多下农村基层,到农民群众中去,多创作贴近农村实际,反映农村题材的好作品,宣传党的政策在农村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