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
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苏轼《别海南黎民表》
北宋大文豪苏轼此诗中的“儋耳”,正是如今的海南省儋州市。
提到海南,很多人知海口、三亚,却不知儋州。儋州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大海、阳光、沙滩...美景、美食样样俱备。甚至,还有苏东坡自认第二故乡,亲自“代言”,那是相当地有故事可讲。这般资质,明明可以傲娇地扬名立万,却偏偏这么淳朴地默默无闻。但是,即便如此“淳朴”,儋州,依然是个有故事的儋州。
壹·美食故事
关于儋州的美食故事,可从苏轼的逸事与诗词中窥探一二。
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贬儋州。当时的儋州生活是相当不易,苏轼曾在《纵笔三首·其三》中写道: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大意:北来的粮船未到,近来米贵如珍珠,半月不知饱和醉,这日子好萧条好清苦。)实力描绘当时生活的艰辛。
但是,随后不久,苏轼便发现了舌尖上的儋州。
儋州生蚝
他给儿子叔党(即苏过)写信道:“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熟,正尔啖嚼……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翻译过来就是:儿啊,爸爸发现了一个好吃的东西,海南这个蛮荒之地盛产生蚝,剖开处理干净,与酒在一起同煮,吃起来特别美味。大个头的生蚝呢,烤熟了吃,也特别美味。记住,千万不要告诉别人,这是我们老苏家的秘密,万一被北方那些人知道了,跑到海南来抢我的心头好,分我的生蚝怎么办?记住,一定要保密!
听起来很像一个段子,但还真的有人佐证。四百多年后,晚明官员陆树声在《清暑笔谈》中记述了此事:“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
纵观苏轼的所有诗文,他赞美过河豚,赞美过芦蒿,赞美过竹笋,赞美过猪肉,赞美过荔枝……唯独没有提到过生蚝。可见,要保密这件事是真的。
炭烤生蚝
如今,近千年时间过去了,今时今日的儋州,除了炭烤生蚝还有许多美食。
儋州有曲折绵亘的海岸线,长达225公里,海鲜,自然不在话下。
儋州海鲜
各种常见的海鲜食材自然不必说,仅说儋州独有的:光村沙虫(生长于沿海滩涂泥沙的一种海产品)、新英红鱼干等,美食众多,可惜东坡居士未能一一品尝。
蒜香光村沙虫
五花肉焖新英红鱼干
叶子馍
除了海鲜,儋州人对馍情有独钟,并且在长久的吃馍习俗中,研发出了花样繁多的品种。在当地,属于馍的食品就有东坡饼(茶糕)、白馍、灰水馍、年糕、萝卜馍、发糕、芝麻馍、欧馍、青糕、盅馍、千层糕、田艾馍、锅边馍、散馍等20种,种类之盛,口味或鲜香、或甜糯,令人兴叹。
白馍、碱水馍
馍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 搓磨成“馍”,可从苏轼当时写的一首七绝中领略其中精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用粳米或糯米,泡、碾、磨、搓...过程之精细,常磨练劳作者自身的心性,正所谓好事多“馍”!
贰·美景故事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 苏轼《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儋州的自然景观,最大的特点就是“野”!够原生态。看海,可选的地方很多,峨蔓的龙门激浪,排浦的叶榕海滩、龙港海滩、南华海滩,光村银滩,新英湾红树林,都是非常原生态的“野生”海滩。
龙门激浪的海岸线
龙门激浪的海岸线
龙门激浪
霞光中的龙门激浪
野生海滩最大的特点就是游客少,可以承包整片海滩。缺点就是商店、饭店也难找,沿途除了风景就是淳朴的村民,以及生活在乡间的另一群主人。
请勿鸣笛,小心驾驶,谨防追尾。
儋州排浦南华海滩
退潮之后的儋州新英湾红树林
一群水鸟在儋州新英湾红树林市级自然保护区
迁徙的水鸟从儋州新英湾上空飞过
当然,除了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儋州还有世界上最大花形人工旅游岛——海花岛
海花岛航拍
海花岛主题乐园
海花岛主题庄园夜景
叁·人文故事
儋州还是海南最早的古郡之一,建制于公元前110年,古称儋耳郡。现儋州境内依然有许多古迹:古镇、古灯塔、古建筑、古盐田...等等。此外,苏东坡对儋州的文娱生活影响非常深远,当地人吟诗作对,唱歌跳舞、研究美食,非常讲究生活情趣。
·古镇
中和镇,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有长达1300多年的“州城”历史。镇内有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单位:东坡书院
还有古城墙、桄榔庵遗址、州衙门遗址、丽泽书院遗址、宁济庙、许氏宗祠等名胜古迹。
中和镇内古城墙
中和古镇,苏东坡当年谪居地。
920多年前,苏东坡由幼子苏过陪伴,在这里度过了三年的流放生活。三年时间里,他们和当地人一起种田、修路修桥,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都表达了当地人的的缅怀之情,连当地语言都有一种叫做“东坡话”。
东坡书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东坡像
苏东坡在儋州开设讲坛、推行文教,热心教化的美名传扬至今。
东坡书院内的“钦帅堂”
“钦帅堂”里陈列了不少苏东坡的手迹墨宝,以及他当年在儋州生活使用的物品。
东坡遗风在儋州至今犹存,诗词创作、儋州调声、楹联等特色文化非常活跃,有“诗乡歌海”的美名。
儋州调声
2006年,儋州调声被列入了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古灯塔
坐落在儋州市峨蔓镇的细沙灯塔
这座用火山岩石垒砌的古灯塔始建于明代,数百年来,任凭狂风巨浪拍打,依然坚如磐石,被誉为一道奇观。灯塔主要由塔身和塔基两部分组成,塔基近呈圆形,直径约8.78米,高近4.4米。塔身用较规整的玄武岩石块垒砌成四棱方柱形,高6.4米。塔顶是一个整体,下半部分是葫芦形状,上半部分像是燃烧的火焰,远远望去,像古代的照明灯具。当夜幕降临,在苍茫的大海上,塔上的灯火点燃,为繁忙的渔民指引航向。如今,陆路交通发达,细沙灯塔已完成了它指引航向的使命。
·古建筑
儋州有不少古建筑,其中以骑楼、客家围屋较具代表性。
儋州中和镇复兴街骑楼
儋州新英老街骑楼
如今仍有商住功能的新英老街骑楼
儋州南丰镇 海雅林氏围屋,儋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建成。
客家人从宋末元初开始,有几次南迁海南。海南的客家人,大多在儋州。最早来到海南儋州的客家人在他们的聚居地建起了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客家围屋。儋州现存8处客家围屋:钟鹰扬故居、海雅林屋、下海赖屋、油麻林屋、南丰叶屋、高台钟屋和田寮钟屋、和庆镇美万新村麦万村内的弘农堂。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建筑不语,尘封岁月。
海雅村林宅围屋内的照壁
· 古盐田
儋州有两处古盐田:一处是位于洋浦的千年古盐田,另一处位于峨蔓镇。
洋浦千年古盐田
这片古盐田有750亩,以墨砚型盐槽为主,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传说是从福建莆田迁移而来的盐工所造。
当地盐工在倒卤水,晒盐。
盐田里的守护者
盐田旁,在海水里嬉闹的孩童。
收获。
晚霞中的洋浦千年古盐田。
相比起来,峨蔓镇的古盐田,知名度较低,游客较少,但是面积更大些,总面积超过920亩,其中分布着数千个盐槽,多数为棋盘型,也有墨砚型。
峨蔓古盐田,由石头砌成的小小储物间。
峨蔓古盐田,棋盘型盐槽旁边停着的小木船。
峨蔓古盐田,墨砚型盐槽。
古盐田旁,飘摇的小木船。
古盐田盐工。
肆·市井故事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赶海挖海螺,出海捕鱼曾是许多儋州人的谋生之道。
大船远洋捕捞,小船近海捕鱼。
儋州白马井港,整装待发开赴南沙捕捞作业的渔船。
儋州白马井码头,渔船满载归来时,码头上忙碌的渔民。
儋州新英港码头,渔民将新鲜捕捞上来的鱼制成鱼干。
儋州新英港码头,当地妇女正在制作红鱼干。
海南阳光得天独厚,渔民晾晒红鱼干。
当地渔民介绍,红鱼基本上一出水面就会死,过去保鲜技术不成熟,所以漂泊在海上的渔民捕到红鱼后,会直接在船上剖肚摊开,晒成板形的红鱼干。
红鱼干肉厚刺少,吃法很多,可清蒸可油焖,可搭配做茄子煲,也可煲粥或可做成煲仔饭。其中,以切块焖五花肉最为广受欢迎。
五花肉焖红鱼干
不添加任何食品防腐剂的红鱼干煮熟后鲜香四溢、咸淡适中,既有干货的浓香,又有与五花肉油脂相融后,鱼肉紧致Q弹、软硬适中的独特口感。
1985年,儋州人开始将红鱼干卖到广东,1987年卖到香港,1992年卖到台湾,2002年才开始走向全国市场,并且销往国外。
勤劳质朴的儋州人,把大海的馈赠,化成了生活的美好。
参考资料:
《儋州文物概览》
《苏轼与儋州》,作者:丁晓东。
《苏东坡被贬儋州的往事》,作者:秦嵩宁。
《"吃主儿"苏轼:生蚝很好吃,别告诉其他人》,作者:金陵小岱。
图片来源:
新华网
海南日报
图虫 胤之pan、 微单不孤单
图虫 克里斯马记事、 迷津暗渡
美貌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