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 龙头新闻记者 邢国军
“山高、路滑,注意脚下,登上418级台阶,就是胜利!”清明节前夕,一位老人带着儿孙,冒着春雪早早地赶赴锅盔山顶的“中共北满省委旧址”进行祭扫。他们擦拭纪念碑、清扫路面、凿冰除雪,为清明期间将要前来祭奠英烈的人们提供方便。
这座让老人情系半生的锅盔山,位于伊春市乌马河区西乌马岭,抗联遗址、“中共北满省委旧址”正处于这座海拔1076米山峰的北侧。而这位老人,则是执着守护旧址37载、坚持传承抗联精神的伊春森工乌马河林业局公司西岭林场分公司退休职工张宝庆。
1938年春,中共北满临时省委机关迁至锅盔顶主峰北侧4.5公里处两个岩洞内。之后两年,中共北满省委一直在此领导着北满军民的抗日斗争。这里还是李兆麟将军那首著名的抗日歌曲《露营之歌》第四段歌词的诞生地。
1984年10月,乌马河林业局广大党员干部自己动手,在“中共北满省委旧址”建起纪念碑一座。怀着对抗日英烈的敬仰之心,时年30岁的林场职工张宝庆主动请缨,要求去守护旧址。于是,1984年那个金秋,张宝庆开启了他的旧址守护之旅——排查火灾隐患、清扫旧址地面、擦拭纪念碑、归置岩洞里摆放的物品,就成了他每天工作的基本内容。守护的历程艰辛而漫长。张宝庆的家离旧址有10多公里远。每天,他都要骑行40多分钟,再推车前行1公里,最后再攀爬418级台阶,才能到达旧址。
当有党员干部及游客慕名前来祭奠时,张宝庆又化身导游员和讲解员,为来人讲上一段抗联故事。随着参观祭奠人员的日渐增多,张宝庆逐渐感觉到自己掌握的抗联历史知识不够用了。于是,他通过向附近老人请教、检阅地方史志、翻看抗战史籍等多种方式,主动了解中共北满省委在乌马河地区的活动细节。慢慢地,张宝庆再讲述那段峥嵘岁月,哪怕是一碑一石、一松一洞,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都能让听者为之动容,内心为之震撼。
2009年,张宝庆退休了。但是25年的守护,旧址早已与张宝庆的世界融为一体,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了。为了能继续守护旧址,张宝庆向单位提出“退而不休”,申请义务守护旧址。每逢周末、节假日,张宝庆便尤其开心,因为孙子张烙名经常会陪爷爷登锅盔山守护旧址。小烙名帮着爷爷打扫卫生、擦拭纪念碑,不但让张宝庆省了不少气力,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牢记了这段红色历史,爱国主义的种子已在他稚嫩的心田深深地扎下了根。
上图张宝庆在清扫“中共北满省委旧址”纪念碑
下图张宝庆和孙子张烙名在“中共北满省委旧址”岩洞中 刘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