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有现代化的商业气,有小众生活的烟火气,是它多面颜值里的代表之一,行走在武汉大街小巷,看到这座城市的特色里也有很多商业和烟火气息。只是相对来说,也有很多年轻的朋友会特别在乎城市的文艺气质,像在武汉主城区武昌区里,就有一座非常有特色的民国老建筑,它建在非常有文艺气质的昙华林里,清幽环境、僻静角落、闹中取静,是休闲和街拍的好去处,它的名字叫做花园山牧师公寓。
武汉是中部地区的大城市,人文底蕴深厚,尤其是近代武汉,发展曾一枝独秀,城市规模和体量非常耀眼,留下了大量建筑遗迹。游走武汉,除了汉口沿江地带密集分布有老建筑外,在武昌区这边也零散遗留有民国时期的老建筑,比如中山路和得胜桥之间的昙华林里,老建筑比比皆是。虽然相对于三四百年历史的昙华林,那些只有百年左右历史的民国老建筑依然“年轻”,不过,能在闹市地带看到一条文艺风街道,还有百年老建筑赫然在列,花园山牧师公寓依旧会震撼不少游人的视线。
从整体位置来看,昙华林在武昌区核心地带,附近地铁、高校、商圈应有尽有,商业氛围浓厚,建筑遗迹突出,实际上是两种文化视角。但在实际宣传和规划中,由于大量文青及学生群体的自发宣传,创意街区的概念突出,商业迸发,文艺跟进,立体的昙华林开始变为文创的先行地带。可即便如此,那些真历史古迹的建筑,依旧立在原地,被有效保护和改造,成为区域亮点和地标之一,带动旅游概念不断壮大,花园山牧师公寓就是其中的特例。
进一步来看,花园山牧师公寓的位置并不显眼,它处在昙华林的中段,东西两边和城市交通主干道都有一定距离。游走花园山牧师公寓,必然先进昙华林,东西有中山路和得胜桥,一边是城市的车水马龙,一边是小巷街陌,加上改造进行时,实际已经停止。于是,撑着遮阳伞和穿着汉服的学生文艺群体,乘坐地铁在螃蟹甲下,涌出站台外,顺着中山路往回走,穿过中医药大学和中医院的口子,就到了昙华林的地界。花园山牧师公寓近在咫尺,拨开那一块植被和土丘,沿着青石板往南,山丘之上,红砖组成的那一栋西洋风格立体建筑,尤为明显。
看似一栋简单的建筑,其布局和设计很有讲究。从平面图来看,花园山牧师公寓周围是昙华林唯一一块较大面积的绿化区,南北胭脂路和昙华林的口子相接顺畅,游人由此进出,成为习惯之一。不过,因为地势反差的原因,除了好奇心重的年轻人,实际上很多游客都是一扫而过,没有注意尚在山丘上的花园山牧师公寓。公寓被密集的植被包围,隔离出一片绿化带,看着赏心悦目,有拿着相机走过的人,找出拍摄视角,看到的公寓楼栋和绿色融为一体,成为一张绝美的照片。
进入花园山牧师公寓的是一条碎石小路,蜿蜒在植被下面,公寓四周修筑有围墙,地势较高。游人要登上一波台阶,推开栅栏,来到公寓的大门前。大门前是一块宽阔的场地,摆放有露天茶几和遮阳棚,场地不是独立,而是与公寓侧面连成一体,呈环绕分布。公寓里有商业体,起名“融园”,不知道经营了多久,广告铭牌上写着咖啡茶饮和零食,一看就是满满的休闲时尚风。
在这样的环境里坐着,欣赏景致是不错的选择。可以坐在露天遮阳棚下,也可以进屋里,看到的牧师公寓境况相差无几,比如红砖建筑,模拟的近乎真实,外墙斑驳不堪,还挂着空调柜机,窗台和窗帘色系浅淡。如果再走到公寓西侧,又能看到一片花园,种植竹子和花卉,绿油油的一片,与隔壁粗糙的民房形成鲜明对比。上到公寓的阳台一侧,看到墙壁上镌刻的文保单位名牌,还有一排“民国九年庚申”的留字,距今也超过100年了。
一栋花园山牧师公寓,在很多年前是天主教在区域的权力中心,不过随着时光流转,很多功能属性和印记都泯灭。留下来的这一栋建筑,风格不老,颜值不掉,还是像百年前的老样子,它的周围,已经圈起来太多的文化景点,成为大部人观光和随拍的地点,热闹的氛围丝毫不减。类似清幽的环境在城市中心已经不多,加上老建筑,衬托出复古氛围,这是花园山牧师公寓最大的亮点之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