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的城区主要分为两区域,也就是后面文章中提及的两个同心圆(如果阿房宫建筑群能够完工并投入使用,纳就会和上林苑一并成为咸阳的第三个区域,),一个是渭北核心区,主要包括咸阳宫,兰池宫一代,二是渭南宫殿区,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新区,包括章台、甘泉宫、兴乐宫等建筑。两个区域之间以复道和桥梁连接。
两个同心圆构成城市生活的中心区
第一个圆是都城的中心区在这个区域内分布着望夷宫咸阳宫六国宫殿 极宫 信宫 章台宫阿房宫(如果建成的话)等重要建筑。
第二个圆相比于第一个圆要大一些作为城市中心区域的扩展和延伸,这个区域内包括了咸阳城大部分的主体建筑和数个卫星城,长杨宫羽阳宫 梁山宫甘泉宫芷阳宫宜春宫散布居民里放之旁或着手工业商业区域之畔,构成城市的外围
商鞅变法在秦国地图上画了个圈,这座雄伟的城市就诞生了
对于秦咸阳城的介绍,两个圆的划分也许太抽象 ,我们可以将其划分成几个相对的区域,这样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有利于读者阅读和理解,依照用途和建设实践排序,可以将城市渭河北岸城区、渭河南岸城区、上林阿房宫新区、和最外层的诸多卫星城 后续文章我们将对这些区域逐一展开讨论。
本期先说城市的渭河北岸以下简称渭北地区,渭北地区作为咸阳城最先一批规划的城区,分布着很多重要的建筑群以及大型政府设施以及手工业集群,城市地位很重要。该区域是整个咸阳城的建设重点区域,其范围东到柏家嘴,西至原长陵车站,北到高干渠、南到草滩南北7.5公里东西6公里。商鞅变法以来的各级行政机构,丞相、内史等机构多集中在北区。
就经济方面而言,各种手工业作坊、市场和仓库、民居里坊也都密集分布在渭河北岸,手工业发达市区基础设施成熟、人口稠密,所以如果我们把眼光放长远看,渭南宫殿相较于北部旧有城区仍然属于离宫性质,至少在阿房宫未建成之前,帝国都城的新都尚未铺展开之前,只能继续使用以渭北宫殿为主体的城市规划。
咸阳城的建设规划遵守传统都城建设法天象地思想,后期文章中会有专题讲解,本文中不做赘述。
宫城区
渭河北岸上的秦国宫殿很多,在其中宫殿建筑最为密集的区域周围勘探发现四周筑有墙垣 ,形成居中的宫城结构这种布局在栎阳城和之前的秦国都城中没有发现,应当是战国后期学习山东六国的城市修筑经验并非秦人传统。
北墙位于牛羊村至姬家道北部长度843米,南墙长902米西墙长度在576米,东墙的保存状态很差这样在咸阳城的渭北区域中心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方形结构,且修建时间为战国中期,符合史料和文献记载。
手工业区和商业区
秦咸阳城已经发现的行业有冶铜、铁、砖瓦、陶器骨气,其中绝大部分位于秦咸阳城的西部及西南部,手工业还可具体分为中央、政府和民营三大系统,这三种生产体系无论是从产品生产还是地理位置都有区别。
中央官署(国营)主要包括冶炼铜铁建材生产,主要分布在宫殿区周围,如聂家沟附近就有发现一处大型手工业区域遗存有大量铁渣和黄绿色堆积层,还发现了大量陶范残块。
在胡家沟附近,发现了为宫殿生产建材的手工业遗址,规模庞大,面积达7936平方米。
政府和民营手工业基本集中在咸阳城的西南处,(原长陵车站附近)主要以民营为主,这一地区发现很多水井还出土大量陶器,从其上陶文的性质可以看出民营的性质(后续会专门针对陶文这一形式展开详细介绍)。这一区域大量水井的发现,除了证明生产的繁荣外还说明这一地区居住人口的稠密。
咸阳宫城四面均有宫门,文献中记载南面修筑有‘棘门’,根据《长安志》记载;棘门在县东北十八里 每里折合秦汉尺码合545米,唐宋咸阳城遗址在今天摆旗寨此门应在其东北9810米在今牛羊村与姬家道之间。
咸阳宫是咸阳城内最重要的宫殿,战国末期秦王嬴政见荆轲秦舞阳于此宫,大小政务也悉于咸阳宫
目前发掘的秦咸阳一号二号三号建筑遗址皆发现高大阶梯式夯土台基 ,符合秦汉时期建筑形制。
秦咸阳宫遗址现已经探明七处遗址全部位于聂家沟东姬家道以西,应当为当时宫中的主要建筑 ,从整体上看西北部建筑最为密集 分布着四处高台建筑基址。
一号宫殿
该建筑横跨牛羊沟,整体结构非常对称,呈现“凹”字形,南北宽45米东西长177米,中部凹进部分宽度20米,西侧建筑保留有一定高度的夯土台基,目前残存高度为6米。
其顶部为主体殿堂,四周分布不同层次和不同用途的居室,高台建筑底部有回廊围绕,共有十二处房址。
如图所示夯土台基正中的位置为F1 (一号宫殿主要殿堂)该区域平面近方形,东西宽13.4米南北12米南北各开两门东侧另有一门。
建筑周围的墙壁夯基两米,壁柱呈现嵌入式
壁柱下有柱础石,殿堂中部发现一块长1.4米的柱础其上的立柱直径应为60厘米左右,称之为‘都柱’,室内地面平整坚硬涂朱。“土被朱紫”
地面结构在平整夯土上垫一层厚10~15厘米的砂土,其上放置约10厘米的草泥找平之后涂抹朱
殿堂东西两侧有较小的房间作为配套殿堂东门外有一过厅F2 过厅南有一座居住室F3 殿堂南门向西而行有南北并列两座居室 F4F5
F2~F5以下4米位置有多间居室,为建筑的主人提供不同功能的服务,最东侧的居室宽7米长5.7米整体素面方砖铺地,东北角设置有壁炉,壁炉高1.02米宽1.2米西北角设置有窖穴,口径0.7米深13.8米东南角有排水池,池底铺瓦底部接有漏斗,与宫中排水系统相连。除此之外在一号建筑的西北东部西南部还发现了三处排水池。
台基上发现窖穴7个其中一些配置了陶制井圈,底部放置陶盆并发现动物骨骼,用途应与储存食物有关
一号建筑应为对称高台建筑,结构紧凑高低分布错落有致,牛羊沟上应当还有复道相互连接。
一号建筑为宫殿建筑这一点毋庸置疑,有的房间内出土壁画当为嫔妃或官员办事机构,从位置和规模看,这里不太可能是前朝大殿。
二号建筑
一号建筑西北93米。东西长127米南北宽33米仍然采用黄土夯筑相比一号建筑更加广大面积达7004平方米,台顶主体建筑呈方形东西长20米南北19.5米面积386平方米,四周设置有回廊,南部和北部回廊保存较好,西侧比较差。有走廊通往地面 回廊和高台台基发现了18处竖置的陶管口径17~19厘米内有木炭遗存,经历过大火。
发掘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建筑构件,在回廊中发现了壁画残块共计35余块能够识别的马枝叶蔓草。
此处遗址在三座建筑中规模最大,推测为处理政务的主要场所。
龙纹空心砖➕
三号建筑
二号建筑位于西南10米,基址长123米,南北宽60米,主体建筑位于台上中央,顶部四周向下有台面,布局类似一号建筑,分布有房屋地面涂朱 建筑外有回廊和散水
西侧回廊东西墙壁上残存有彩绘壁画,残留有人物车马出行图依仗 建筑动植物图案,为重要发现。
发掘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如筒瓦板瓦瓦当地面用方砖。铺地方砖有方格纹平行线纹太阳纹回纹绳纹等,此处还出土大量陶文抑印681个以及碳化了的丝绸衣物。
建筑主要以夯土台基为中心土木架构为主的多层台榭建筑,以台上的宫殿为主,辅助下层小型房间,一号二号三号建筑通过回廊相连 。
建筑残留的人物车马出行图依仗 建筑动植物图案绘画和建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填补了秦代绘画的空白又证实了史书中对于秦代宫殿壁画的记载。
同时从建筑设计角度讲,设计者对各房间的使用功能通道采光排水都做了合理的安排,将诸多不同功能的房间集中在一个空间范围内建筑结构主次分明,规矩而不死板 ,体现了战国末期秦国建筑高超的工艺技术。
以下秦代遗物均为咸阳宫所属,具体地点因为不可抗力因素被后天打乱 不知具体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