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看不见的城市”跳舞|我读
每座城市都有肉体和灵魂,肉体是道路、建筑、花花草草、红绿灯等——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城市的灵魂——它是被遮蔽的,是看不见的那部分存在。它是所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浸透到城市的每一个鲜活的细胞里,如空气一般。人在城市生存和行走,他们会偶尔忘记自己是谁,来自哪里,要去哪里,而当他们想起时,哭了,笑了,时而大步流星,时而踌躇不前,会满足或痛苦,抑或局促不安。
《在龙华跳舞的两个原则》便是在讲看不见的城市。作者邓一光,移居深圳十多年的武汉人,他以疏离的他者视角旁观深圳,也作为定居者尝试真正融入这座城市。他打算写100篇深圳故事,这本书里收录了其中的12篇。
这12篇都是短篇小说,写了12个深圳人,有的拿到了深圳户口,有的还没有。
他们中间有打工青年、高级厨师、程序员、景观设计师等,他们在这座城市已经开始打拼了,积累了一些在大城市里立足的经验,但他们离想攀爬到的终点还有一段距离,是滞留在中间地带的那群人。
所以我们不容易看见他们,他们是时代洪流滚滚向前的浪花,浪花太多了,所以他们无论说什么,声音都显得不够大。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是把自己的未来交给城市的普通人。
他们的故事该被看到,他们的悲喜该被感同身受。
于是奇妙世界里的12个故事慢慢铺展开来,如一部剪辑好的漫长电影,它有丰富的日常细节,有深刻的自我剖析,有动物的呼吸和植物的气味,有台风过境后的死寂和街头车水马龙的喧嚣。读完,仿佛是作者附身到了12个具体的人身上,和他们融入一体,去那繁华都市游荡了一番,捡回来12个故事。那是只有在深圳才会发生的故事,这座城市特有的历史经验、地理环境、政策背景以及文化意义,让这些故事倘若发生在其他城市,便一定不是这些滋味。
又似乎这12个故事里的悲喜,是人无论在哪里都会或多或少经历的,这些悲喜是人类共通的情感。更具体说,这12个故事的底色,是无数个背井离乡去大城市打拼的普通人,他们与家乡、原生家庭的牵绊,他们的孤独、无奈和对爱的渴望。
准备去龙华广场跳舞的打工女孩,男友不想让她去,说要去跳的话,有两个原则,第一,不许把衣裳最上面的那颗扣子敞开,不要露出脖子。不过第二个原则是什么呢?他问自己,他似乎清楚这第二是什么,可他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
于是这个细节成了这个故事的名字,也成了这本书的名字。它意味着,在深圳跳舞,在陌生的城市跳舞,他们有笃定的信念,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他们又是模糊的,他们时常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脚下。
和他们一样的人还有好多好多。在那看不见的城市里,更多的故事每天在上演。
这些故事写在“看不见的城市”里,这些故事的主角都在努力跳舞,伴随音乐的原则,感受风,感受狂欢,感受自我的舞台。停在关外的台风,要来的时候总会来的,深圳的河里有没有鱼无关紧要,那个我们叫做家乡的地方可能有一天也会变成另一个“深圳”,他们会一直跳舞,一直跳下去。城市在呼吸,他们一刻也不会停歇,未来在他们手里,这是他们美好的信念。
(常少华)
【编辑:贺方程】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