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在这里睡着,不会被忙碌打扰。
巷陌,骑楼,吆喝声,电铃声,
红砖青瓦,古早小吃,
川流不息的小电动,初一十五的香火味,
氤氲成泉州的烟火气。
壹
丈量泉州,自由缓行
春和景明,微风不燥,往泉州去吧,趁这座城尚未大火。因古城形似锦鲤,故泉州又名鲤城。用脚步丈量鲤城,怎舍得快步行走,一步一世界,古建筑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漫不可信的变迁。
夕阳残照如约倾覆在骑楼之端,鲤城似乎苍老,却依然鲜活。鲜活在红砖古厝,随意攀爬的绿意间;在青石板路上,不经意抬头就见的花儿鲜艳间;在霜色钟楼下,熙攘而过的人海中;在番仔楼下,川流不息的小电动车;在繁华西街,偶尔传来悦耳的南音古韵里;在小巷窄道,传出的阵阵家长里短的声音。高门大户与寻常百姓,文雅古韵与市井风味,并存得宛若天成。
丈量泉州,值得缓行。
贰
心有信仰,慢且平和
这是一座住着众多神明的城市,世界各宗教在这片土地上和平相处着。泉州走过千年岁月,每逢初一十五,满城烟火,虔诚信众,敬神礼神。
热闹的中山路,被基督泉南教堂的礼拜活动吸引,不信教的路人亦可参与,在虔诚地对上帝和耶稣的称颂里,感知深藏于人性里的敬畏之心。
涂门街的清净寺,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青白异色花岗石精雕三层穹形尖顶拱,寺内石壁刻有中国传统的莲花图案,宗教与艺术的融合水乳相接。朝街外壁的窗顶楣,横嵌着浮雕阿拉伯文《古兰经》石刻,传递着温热的思想。
虔诚、祷功、冥想、涤己,大约是信仰力量,才让在现实中负重的众人有了精神上的平和。一代代泉州人在仿若亘古不变的建筑空间里,在所有信仰皆有归处的宗教维度里,被慢生活注入了自己与城市的细胞里。
叁
细嚼慢咽,古早之味
泉州人的一天从一碗面线糊开始,热气腾腾,水汽把黎明晕开,生出白昼。市井热络的烟火气,闽南小吃的古早味,慢慢享受生活的泉州人,自然更懂美食的活色生香。
醋肉咸饭蚵仔煎,土笋石花烧肉粽,更有香气扑鼻的姜母鸭。相传,姜母鸭由一位宫廷御医研发:“用麻仁油炒红面番鸭肉,再加上老姜母和烧酒一起炖煮”。老姜除腥热身,鸭肉滋而不腻,温而不燥。台湾的姜母鸭近似汤煲,而泉州一带则习惯干香的吃法,各家选料、火候和料理方法的不同,姜母鸭也各有其味。被沿街的香气馋得吞口水,忍不住走入一家看似普通的姜母鸭食肆,经营多年,自成风味,难以用文字描摹,留个念想,亲自去品尝吧。
往泉州无需攻略,也不用担心预算不足,一个周末,当然它更值得一个小长假,说走就走,高铁直达;但倘若你是个有规划才有安全感的人,亦可精心绸缪、按图索骥,千岁泉州能予你如意的答案。
推荐在老城区住下,也就是鲤城区的民宿,隐藏在小巷的红砖小楼里,也有旧式别墅改建而成,在这样的空间闲憩,虚度光阴亦美好。
出发吧朋友。所有的快活,都在慢活里。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32489891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