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难发现,省级旅游集团正成为文旅市场越加庞大的变量。
一个参考维度是,在近期2020中国旅游集团20强(28家企业入选,营业额相同者并入)中,省级旅游集团有8家。
另外,目前省级旅游集团已达28家左右,有新设、重组等因素推动,包括浙旅投集团、山东国欣文旅集团,今年各自经历了一次省内国资旅游资产的大整合,巨头态势更为明显。省级旅游集团作为一省域文旅产业发展重要抓手的属性也算昭然。
近期,多家省级旅游集团“老大”对外透露了不少重要信息,包括不限于资源大整合的内容、上市或资本运作计划,以及数字化转型的筹谋等。
资源整合、上市、数字化转型这三大动作指向也很明确:资源、产品、资产、资本、资金,还有运营,以及一地文旅产业优化内部、增强对外竞争力的谋图。
省级旅游集团的打法有旧招变新、再出新招的意思,这自然也是当下文旅企业的迫切需要。
资源多么重要?
早至今年8月底,一个体量更庞大的省级旅游集团整合而成,原浙江省旅游集团、浙江浙勤集团,加上浙江省属企业、省级机关事业单位的旅游类资产,整合成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简称“浙旅投集团”)。
最近,浙旅投集团董事长方敬华对外披露了整合内容,主要涉及七项资产:
1、整合浙江全省所有国有企业和省级机关的酒店、招待所、培训中心和商业品牌,组建一个大酒店集团;
2、整合省属企业的总医院,组建服务民生的大健康板块;
3、整合所有省级机关人力资源企业,打造省级人才引进、培训服务平台;
4、整合省级机关省属企业的所有会议会展企业,组建浙江省文化会展集团;
5、整合省级机关所有的培训中心;
6、整合省级机关数字与信息类企业,组建浙江省旅游数字科技平台;
7、整合盛景资本、浙勤商管等企业,组建资产管理的产业金融平台。
这些资产整合与原浙旅集团的业务板块有打通,包括酒店投资及运营、医疗健康、文化体育会展等。一个细节,原浙旅集团的专业医疗健康平台在省级旅游集团中较为突出,背后对应的是作为浙江“旅游+健康”万亿产业的载体之一,要推动康养综合体项目建设,这次整合后更多医疗资源装入,会有加持作用。
资源为贵、为王,这是包括省级旅游集团在内的旅企,喊了很多年的迫切需求。
这在山东国欣文旅集团身上,也有类似动作。
今年8月25日,在原山东文旅集团基础上,山东正式重组国欣文旅集团,涉及鲁商集团、山东黄金、鲁信集团、山东能源、山东高速、山东国惠等6户省属企业优质文旅资产。
参考上述各企业官网等公开渠道信息,山东黄金集团有旅游地产项目;鲁信集团有文旅产业投资运营业务,包括文化产业投资及运营服务、旅游投资及旅游规划业务,与合作方在西双版纳、海南、大理、黄山、玉溪、香格里拉等地投资建设旅游项目;山东高速集团曾投资武当山太极湖景区等。
大体来看,这些项目或业务在上述几家企业中的角色或地位尚不突出,在国资层面属散点式分布。
这些整合背后有几重逻辑:
其一,通过将碎片化旅游资源整合,实现多个散点(单点)资源往省级旅游集团集中,提升资源聚合度,不管是同类资源的加持,还是产业链条不同环节资源的聚拢,都会有叠加和聚合协同效应,这将使得省级旅游集团的资源厚度、链条丰富与延展效应提升,提升竞争力;
其二,实现单个资源或链条多资源的运营集中化,提升运营专业度和效能,诸如上述多家山东企业的文旅资源资产(项目)只是大集团中的小板块,非主业,多算是既有主业的延伸,或业务多元化的探索,大文旅产业的链条效应不会很明显,但聚拢到专营企业省级旅游集团中,会有更多可能性;
方敬华最近表示,我们力求把这次整合前的很多很好的“珍珠”,通过整合和融合,编成一个高颜值的、高价值的浙江“项链”。
这算是较为形象的阐释了整合的逻辑,以及效能所向。
其三,省级旅游集团的资金能力提升。比如方敬华透露,省级机关的四家人力资源企业整合后,该板块营收110亿元,利润7000万元;会展板块整合以后,存量营收1.6亿元,利润6000多万元。这意味着可调动的资金,包括可用于投资的资金都会增加,在新项目打造、资源获取等方面带来帮助;
其四,站在国资或地方政府层面,一方面需要促进产业资源要素的流动整合协同效应,提升效能;另一方面目的地文旅产业竞争更为激烈,需要一家更强力企业起到龙头效应,不管是对内产业整合提升,还是对外竞争。
方敬华提到,浙旅投集团还将努力推进跟市县国有旅游资源的“动态整合”,通过股权合作、并购合作等模式,加强与市县的优质旅游资源合作,形成浙江旅游一盘棋、一体化,真正使浙旅集团成为浙江省的旅游产业的龙头企业、旗舰企业。
也就是:1、省级旅游集团“下不着地”,不少优质旅游资源都在市县手上,但双方在项目合作、资源优化整合等方面存在互利空间,但资源掌控权可能未变,偏“动态整合”;2、省级旅游集团做大做强,必然需要突破与市县合作的阻碍或壁垒;3、一个省的文旅产业发展需要在全域旅游资源整合方面继续突破,省级旅游集团算是充当“由上往下”推动整合的重要角色之一。
上市,不止一家
在方敬华透露的信息中,还有一个重点:资本、上市。
他提到,在浙旅投集团整合后,计划将直接带动投资200亿元、资产突破300亿元、营收突破300亿元,孵化上市3家企业。
其中,到“十四五”,浙旅投集团人力资源板块营收力争实现营收200亿元以上,利润2亿元以上,能够为全省5万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发现人才、培训人工、服务人才的功能。按照省里要求这个板块必须上市;同时,会展板块“十四五”末营收要达到5亿元,利润要超过1亿元,也要能够达到上市的标准;另外,酒店板块也要上市。
对省级旅游集团来说,多数企业整合的资源、已有的旅游产品都相对传统,在满足新需求、迭代新供给,以及增强竞争力方面,都存有大小不一的短板,于是一要整合新资源,二要打造新项目,都需要“砸”钱,加上新业态综合型文旅项目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带来不小的资金压力。推动企业上市,增加融资渠道是一选择。
湖北文旅集团(或称“鄂旅投集团”)也有推进上市动作。
湖北文旅集团董事长刘俊刚最近表示,因为文旅产业是长线投资、重资产,重资产才能形成产业,一定要“插上资本的翅膀”。
他透露,湖北文旅集团正在推进“双上市”,文旅板块的鄂旅板块重新进行招标,正在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券商进行内核,今年12月底报证监会。另外该集团企业金旭农发也完成了内核,计划明年上半年报证监会。“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利用上市的绿色通道,能够促进两家公司上市。如果这两家公司上市,我们市场的净值估值会增加100亿,那就有4家上市公司,另外还有2家参股的上市公司。”
他还透露,该集团另一措施是组建财务公司,“财务公司是含金量非常高的金融牌照,2015年开始我们就在努力,我们建立了资金池、资金中心,我们旗下所有的子公司无论是海内海外的,每天晚上5点半到6点所有的资金通过线上自动的归集到资金池。”
此外就是推进直接融资。刘俊刚提到,湖北文旅集团把能够发行的债券通道都试了一遍,包括扶贫债、绿色债等。他透露,该集团强化内功,开展信用等级的评定,年内可能会获得AAA级信用等级,每年可以节省财务费用7500万元。
相比下,成立于2014年的江西省旅游集团(简称“江旅集团”)虽年轻,但也占有年轻之利,早在2017年初即实现混改,引入12亿元权益资金,江旅集团股权结构也随之变更为江西省属国有企业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持股37%,为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四家战略投资人共计持有55%股权;包括管理层在内的核心骨干团队111人持有8%股权。
今年4月初来自官方渠道的公开信息显示,江旅集团在推进第二次增资扩股,引入新的投资者。江旅集团董事长曾少雄曾表示,这背后的直接动因是降杠杆,此前扩张太快导致财务成本比较高。同时,通过增资扩股,让社会对集团混改进一步重视支持,提升信用评级。同时,此次增资扩股中,江西国控将继续增持,保持控股地位。
可以看到,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既可以维持国有资本第一大股东地位,同时以现有国有存量资本来最大限度吸纳、撬动社会资本,提升国有资本效能,混改有助于在资本结构、治理结构、业务结构、人才团队等方面带来优化。
曾少雄曾透露,从2020年开始就要抓上市促经营,争取再用两年左右实现整体上市。
他最近的说法是,江旅集团整体上市,已列入省政府的“映山红计划”(即江西省的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翻番,证券化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以重大资产重组的方式注入到上市企业中。
不过,对不少旅游集团来说,混改、(集团整体或旗下企业)上市,都不太容易。
比如混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求、更严格的追责制度、控股权归属、激励机制设定等,让混改变得不容易。
曾有一省级旅游集团高管对执惠表示,省级旅游集团自身价值的凸显才能引来战略投资者,投资者要看投资收益;而在集团体量大了后,要找的优质战略投资者可能要拿出50亿元甚至100亿元的现金,而且还不能是“野蛮人”,这使得要找到有实力且还有一定情怀对战略投资者,很难。而未来省级旅游集团混改的推进,还在于一些关键实施细则上更加明确,有详尽操作的文件,从上而下推动。
再比如上市,上述高管认为,必须让旅游资产有非常明晰的产权,能够产生有效的现金流,才能推进企业上市或资产证券化,这些都要求重资产投资的情况下做好运营。
数字化能力,迫切的需要
说及运营,已越难绕开数字化。
以陕西旅游集团(简称“陕旅集团”)为例,其在今年制定了向数字科技型企业的转型思路,包括将以数据化驱动营销、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共建陕旅数据云平台和资源池,完善新型数字基建,形成“陕旅新产品+管理平台+上下游产业+应用场景”的链圈式新型生态体系等,同时,其还宣布打造行业首个“数字文旅实验室”, 作为陕旅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中台,从数字基建、数字运营、数字体验三个方向布局。
陕旅集团董事长周冰最近表示,陕旅集团去年年底正式提出重金打造软硬件系统,其中硬件系统“超级陕旅”已在今年9月30日正式建成。而打通消费互联网和旅游物联网,是陕旅集团的目标。
浙旅投集团也有类似动作。前述内容提到,其整合省级机关旅游数字化与信息类企业,组建浙江省旅游数字科技平台。
诸如阿里、华为等数字化能力突出的企业,是它们寻求合作的重要对象。这也是这类企业进一步在文旅行业扩张布局的推动因素。
我们大致从两方面来看:
一、省级旅游集团旗下企业众多,资源细分属性多样,在资源整合、新产品打造等方面,借助数字化技术与能力,提升整合能效、优化供应链,更好打通上下游,提升自身业务链条协同互促能力,同时在产品新供给方面提升迭代能力,推动自身业务板块升级;同时,实现项目运营管理的智慧化、数字化,带给目标客群更好等产品与服务供给,提升消费黏性。
比如陕旅集团曾提到一目标是“旅游项目科技化、消费场景数字化、管理平台高效化、数据资产集成化”,已较为直接的呈现了旅游集团类企业的数字化诉求。
二、文旅产业数字化的政策红利正在叠加,包括近期文旅部发文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文旅部、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发文支持“互联网+旅游”发展等。
这背后自然有疫情推动因素,但更是对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的一种呼应,包括不限于产品数字化再构建、运营数字化再塑造、产业数字化再升级。
数字化将几乎重构未来文旅业所有场景,带来消费裂变、产品升级和供应链的改变,在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新消费与新模式下,更加考验文旅项目运营的逻辑、手段方式、链条重构的创新迭代能力。而将项目扩展到企业整体运营,逻辑类同。
不久的未来,数字化能力将是评估省级旅游集团竞争力的重要新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