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古镇很多人就会想到江南,其实在北方也有些让人惊艳的古镇。天津杨柳青就是华北地区少有的传承千年的历史古镇,地处天津、北京、河北交界,距离天津市区不到20公里,人文底蕴深厚。
最著名的石家大院是当年华北富商的宅邸,青砖青瓦、磨砖对缝、古色古香,很多历史名人在此留下了回味无穷的故事。
杨柳青街道两旁的仿古建筑气势恢宏,廊柱、飞檐、翘角,尽显古镇风采,古风店铺更是再现清代商贾云集盛况。入夜后古街更是灯火辉煌,璀璨迷离如梦似幻。
让古镇名扬海内外的不是建筑和风景,而是丰富的民间艺术,被推崇为中国木板年画之首的杨柳青年画就是其中的代表。此外、剪纸、风筝、砖雕、石刻等也算得上是中国民间艺术瑰宝。
杨柳青是天津西青区的中心,这里卧虎藏龙,很多散布于民间的艺人工匠鲜为人知,却各个身怀绝技,更让人钦佩的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精神,才让古老的艺术和技艺得以传承。杨柳青之行拜访了西青区几位非遗传承人,也算见识了民间艺术大师的风采。
李记桃木剑
虽然听起来有点迷信,但中国人相信桃木可以辟邪是有年头的,用桃木做成宝剑更增加了锐气,在天津杨柳青就遇到了桃木剑手艺的传承人李智强先生。
他在杨柳青明清街东侧的李记桃木剑铺子中,潜心于这项独特的艺术已经十多年,选料、设计、雕刻已经炉火纯青,对每一把桃木剑的质量要求可以说是精益求精,最普通的一把剑也要用上一个月的功夫,这样算下来卖3000真不算贵,如果用料和做工再好些,精品经常可以买到几万块。也有手掌大小的小桃木剑,买回去挂车上辟邪应该挺好。
大概艺术都触类旁通,李先生做的石雕,玉雕,木雕也相当厉害,让人爱不释手。他还获过不少奖,可以说在圈子里鼎鼎大名,传承下来的精湛技艺已经成为西青区非遗,受到肯定,桃木剑的龙形把手更是作为杨柳青一绝名扬四方。
汪氏手工制笙
很多人都知道成语“夜夜笙歌”,曾几何时“笙”这种传统民族管乐器占据了古代皇家雅乐妙音的C位,频频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成语中,但现在却没有多少人见过这种风靡一时的乐器了。
然而西青区依然有位叫汪忠乐的老先生坚持在制作这种古董级乐器,从祖辈开始这项技艺已经传承百年,他家制作的笙也被称做“汪氏笙”,成为非遗后备受关注。
走进汪老朴实简洁的工作室,首先会被玻璃柜中不同年代不同造型的笙所吸引,有些就是汪老的爷爷制作的,绝对称得上古董。汉族的笙从结构上远比云贵川少数民族的笙复杂,汪老在工作室里从选料、绘图、裁剪、焊接、抛光等一百多道工序都亲历亲为,可以说精通木工、车工、钳工等多种手艺,既要保证音色音质,又要精致美观,最关键的是还要有音乐素养,老人为我们吹奏了一段悠扬的乐曲,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珐琅彩玉壶春瓶
10年磨一剑,王作彬自幼喜好美术,98年自主创业时选择主攻仿古陶瓷,历尽艰辛2010年终于研发出“珐琅彩玉壶春瓶”,除了做工精致、造型美观,更加艳丽的色彩,晶莹剔透的釉面,吸引了海内外大批瓷器爱好者的目光。
他还将珐琅彩制作工艺与杨柳青木板年画题材相结合,创造出一批年画题材的作品,精妙地将杨柳青古镇文化与陶瓷艺术相结合,被评为西青区非遗名副其实。
陶瓷绘画、烧制等多个工序都在小院中完成,头发花白的阿姨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十多年,手持两只纤细的毛笔,勾线、填色游刃有余,把看似简单的工艺流程变成了一种艺术与美的享受。
值得一提的是在绘画工人中很多是青春年少的姑娘小伙,看到她们屏气凝神,集中精力的样子,国粹技艺也算后继有人了。
“卢派”鼓曲四胡技艺
说到传承,天津“卢派”鼓曲四胡技艺的第五代传人房磊可以算是新生代中的佼佼者,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将这种百年传承,历经五代的民间音乐发扬光大。很多人可能对电视剧《四世同堂》中的京韵大鼓曲调记忆犹新,殊不知这伴奏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就是四胡,不同曲调的伴奏也形成了北方鼓曲中不同流派的大鼓曲风,而鼓曲四胡的创始人就是天津人卢成科,从无到有,经历了钟吉瑞、毛家华,张玉恒,现在传到了房磊,在西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房磊是土生土长的杨柳青人,现在在西青区文化馆工作,他说自己不识谱,全靠跟着录音机听一句记一句词儿,然后用自己“发明”的一套符号记唱腔,反复听、反复练,才练就了现在的一身好手艺。
四胡的外观跟我们常见的二胡很像,只不过多了两组,所以音色更加粗犷丰富,他现场给我们表演了一段,声情并茂,颇有新一代传人的风采。小伙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现在还有这样守得住寂寞的年轻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张式掼跤术
中国式摔跤起源于北京,发展却在天津,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就涌现出一大批跤坛高手,绰号“四大张”:张鸿玉、张连生、张魁元、张鹤年,闻名遐迩。四大张之一的张魁元先生早年以拉煤搬运为生,后从师满清善扑营头等扑户孟继泰学习摔跤,自己又研究出很多技巧,并传授给众多徒弟,被后世称为张式掼跤术,其特点是突出功夫技术的运用,讲究手法、撩法、绊子的结合,动作敏捷刚猛,出奇制胜。
西青区杨柳青镇的龙虎俱乐部现在已经成为张式掼跤的大本营,第五代传人吴成月先生先后培养出百余名中国式摔跤运动员,并荣获了很多奖项。他说,国家体育总局已经将中国式摔跤列入到2021年举行的第14届全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是此项目将近30年重回全运会,对我们这些民族体育传承人是巨大的激励和鞭策。
吴先生给我们展示了师爷、师傅和自己年轻人夺冠的老照片,眼角流露出不易察觉的泪花,好在如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的喜欢,不少家长送小朋友来这里学习,掼跤术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这项古老的运动已经不仅是一项技艺,还传承着天津人一代一代不屈不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