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景点就是北京郭沫若纪念馆,其前身是清代和珅的王府花园,也有一说是和大人府邸的马房。后因和砷被抄,花园遂废。1963年郭沫若由西四大院胡同5号迁入,直到1978年6月病逝,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后的15年。
郭沫若纪念馆周围都是过去的王府,比如恭王府、宋庆龄故居等。大门坐西朝东,对面有照壁,按照礼制,这种建筑规格很高。整个故居纪念馆都重新装修保护过。进大门是两个小土丘,其中一个背面还有防空洞入口。跨过小院正门,是两进的四合院,很规整,院内有前后庭院,都种有花草树木,花开美丽,树木枝繁叶茂,感觉很有生气。
纪念馆前院正房和东西厢房都是郭沫若先生生平展览,有大事记、照片,出版的书籍、作品,参与过的历史事件回顾展览等,后院还原展示了当时的会客厅和卧室。
除了正院,院墙外还有个西院,坐西朝东的格局,里面是特展,展示了近代中国的文学戏剧名人和他们的代表作。
为什么这个纪念馆虽然占据着一席之地,但游客已极少来,游客越来越少,年轻人将要忘记了呢?
首先,郭沫若一生,从山青水秀的蜀地大渡河边走向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国际国内政治舞台,其传奇跌岩的人生堪今后人评说,感觉还是很牛的一个人,在一个大环境下,人有些做事方式的好坏的确是不好衡量的,所以,吸引不了年轻人。
其次,关于郭沫若的文学作品,从现在的教材书中,以及各种文学作品中,经典的还是少为人知的,问了一下周围的朋友,知道的,屈指可数,依据才气传播也无法吸引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