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宜龙 本报通讯员 李艳 李秀一
12月17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栾川县成功入选。这是继获得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之后,栾川县再获殊荣。
“国字号”绿色招牌缘何青睐栾川?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栾川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乎县域经济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域旅游,以特色鲜明、绿色生态、产业融合的沟域经济,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互促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早在2018年,栾川县委就做出了优先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决定,不论是工矿产业、旅游产业或其他任何产业,只要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就一定要为生态让路。
在全省率先成立县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制定了“栾川县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及“两山”实践方面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以前所未有、异乎寻常的态势抓生态、抓环保。
“栾川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可持续的资源在生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生态。对此,我们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政策,提出了建立全国靠前、省市一流的生态环保‘栾川标准’。”栾川县政府有关负责同志说。
与此同时,栾川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着力点,对工业企业进行绿色化改造,关停了众多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环保工艺落后的企业,一大批矿山开采场、尾矿库生态植被得到恢复,大气、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以全域绿化为抓手的林业建设也在不断扩大栾川的生态优势,初步实现产业生态化。
一边是眼下可观的经济效益,一边是未来美好的生态环境,栾川县选择了舍“近”求“远”,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将生态建设与旅游业、沟域经济、特色农业等绿色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在推进生态产业化上做足文章,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释放生态红利。
从2017年至今,旅游项目投资累计占该县项目投资总额的60%以上。目前,栾川县已建成2个5A级景区、7个4A级景区,旅游乡村51个,打造11条沟域经济带,直接或间接带动1.3万余名群众脱贫致富。开发的“栾川印象”6大类107款优质农产品,带动500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增收。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把贫困群众变成了旅游从业者,把贫困山村变成了美丽乡村,把农产品变成了旅游商品,把山区贫困县变成了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栾川县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20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82.7%,各项工作均居全省前列。
2014年以来,栾川先后荣获了全省首家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省唯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多项“国字号”荣誉,这也正是栾川县优先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成果。
栾川县委负责同志表示,多年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让栾川人民明白,实施好“生态立县”战略、保护好栾川的绿水青山、践行好绿色发展理念,既是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也是对人民群众期盼美好生活的积极回应,更是充分发挥栾川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一以贯之,不断取得新成效。
作者:田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