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欣攸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造成极大冲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崇左旅游业如何发力?
“新需求赋予旅游业新使命。”
“过去的发展方式,旅游业只能做大而难以做强,必须进行调整和革新。”
“要把产业提升作为主旋律。”
12月19日,2020文化旅游产业高峰论坛暨成果展在崇左举行。区内外旅游专家学者围绕振兴旅游业提出真知灼见。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新形势下,要准确把握消费者的新需求,调整产品,加速行业转型升级。
“地方要发展旅游业,就要用世界眼光了解天下大事,从宏观上、战略上提高认识。”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们分析了旅游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
专家学者们认为,“十四五”是我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创新的一个时期,也是我们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应对国际形势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一个时期。
在这一时期,游客的消费需求将发生变化。
原国家旅游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王志发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人们用于物质生活的消费支出比重在下降,用于精神文化、休闲娱乐的消费支出比重在提高,旅游消费将成为常态。
“旅游消费将进入爆发性的增长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秘书长纪玉祥从我国人均GDP上判断。
“全面小康、整体脱贫和人均GDP提升表明了旅游消费升级的必然趋势。”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舜礼说,业界普遍认为旅游消费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
新的消费水平产生新的消费需求。
“旅游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纪玉祥认为,传统的观光式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康养型、享乐型、体验型、参与型旅游产品更受青睐。
专家们认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促使游客产生了新的需求。
疫情除了给旅游业造成冲击外,也对产品类型和接待服务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各地景区采取了预约、限流等疫情防控措施。高舜礼说,这种影响带有持续性、延续性。
“新环境促进了旅游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王志发认为,疫情防控倒逼了国内旅游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而这恰恰是过去旅游业的薄弱环节。
高舜礼认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游客对卫生安全、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王志发认为,新需求赋予了旅游业新使命。
“‘十四五’开局之后,有若干个政策导向、目标等关乎旅游业的发展,叠加在一起,形成趋势,那就是要求旅游业做好、做优、做强。”
高舜礼说,只有加快探索,走出一条新的旅游发展之路,才是当下正确的选择。
转变发展方式,就是由粗放到集约,由求速度到求质量,由求规模到求效益。高舜礼认为,过去的发展方式,只能"做大"而难以"做强"。"做强"是对自我发展方式的革命,需要"旅游行政部门大力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产业发展的升级和优化。"高舜礼建议,建立起新的产业发展机制,明确需要补短板的领域,引领好发展方向。
当下,门票经济是景区发展的主要模式与盈利的主要板块。高舜礼认为,要加快改变"门票经济"经营模式。
过去发展旅游业,更多的是让游客来欣赏好山好水、体验文化,想方设法打造为游客提供服务的产品。
王志发认为,应转变这一发展模式,推广"主客共享"的旅游模式,瞄准周末、节假日市场,打造市民休闲度假游产品。
崇左是国家森林城市,弄岗喀斯特季雨林荣获"中国最美森林"称号。"崇左山好水好,新疆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民俗,可以联动发展旅居康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协会会长吉祥看好崇左康养旅游。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改革和发展司司长刘拓表示,发展"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对群众增收带动极大。
"旅游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追求社会效益。"王志发说,旅游业是关联性、带动性极强的产业,他建议将旅游业与一产、二产相结合。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下,专家学者们认为,疫后出境游恢复是"迟早的事"。
纪玉祥建议,要建立旅游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监测系统、风险评估计划、应急救援系统等。
"旅游发展要更多地注重安全,出境旅游要有相应安全保障措施。"王志发说,游客的旅游安全需求为旅游产业品质的提升带来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