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记者 李军
通讯员/郭佯
12月16日上午,漫步水竹湖片区老河道边的景观步道,只见两岸草木葱茏,河道内碧水清清。
“黑水不见了,清水又回来了。”看到老河道发生的新变化,荷塘区70多岁的袁娭毑感慨。
曾几何时,这里却是周边居民眼里的“死水湾”。
桂花路片区水系(白石港水竹湖片区老河道)位于荷塘、云龙两区之间,曾是白石港的一段,上世纪70年代白石港改道后,它成了一条哑河。
2000年后,荷塘区发展步伐加快,桂花路、新塘路片区开发如火如荼,污水管网却未能同步实施。数万人生活污水直排老河道,这里几成天然化粪池,腥臭难闻、黑泡直冒、蚊虫肆虐,周边居民深受其害。
更令人揪心的是,此处离位于白石港的湘江入江口仅4公里,影响着湘江的水质稳定、流域当地老百姓的饮水安全。
2018年,桂花路片区水系黑臭水体整治列入国务院挂牌督办的株洲市17项黑臭水体之一。
今年3月,《株洲市2020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实施计划》出台,桂花路片区水系黑臭水体整治入列今年必须完成的15个项目。
淤泥如何处置?活水从哪来?有了活水,下游的桂花干渠雨季溢流的风险如何解决?
整治桂花路片区水系黑臭水体,无疑是啃“硬骨头”。
创新巧干,埋头苦干。
淤泥处置,项目设计综合权衡,有针对性地予以分段围堰,分情况进行水下吸淤和干港清淤,沿岸设置淤泥堆场固化后复绿作为小游园。
为引来活水,荷塘区积极对接白石港PPP项目,实施活水工程,增设活水管道进入老河道,让“死水湾”变身“活水湾”。
针对桂花干渠的雨季溢流风险,则创造性地设置液位控制坝,结合活水工程,上游保持高水位,下游保持低水位,遇大雨,即雨后开闸放水,让水质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结合水体的公园规划,荷塘区还综合考虑水质、生态等功能要求,进行了生态修复。
老河道两岸,栽种各色花木;河道内,移植金鱼藻、丝藻等水生植物;水中,投放鳙鱼、鲢鱼、环菱螺、青虾等水生动物,水下生态系统逐渐形成。沿岸,设有约1.5千米的景观步道。
曾经水体黑臭、人人掩鼻的“死水湾”,如今优美如画,向水清岸美的水景公园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