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不久前,2020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冬季)推介活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举行,农业农村部发布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冬季)60条精品路线和187个精品景点,为城乡居民推荐冬日休闲的好去处。日益丰富的产品类型,不断完善的产业体系,为乡村休闲游打开了发展空间,也给人们的美好生活增添了更多精彩。
“家家门前长流水,户户庭院花飘香。”在田野,在水乡,在林原,在山川,观赏景色、领略民俗、体验民宿、享受美食……近年来,从“小生意”到“大产业”,乡村休闲游的发展可谓数量与质量并重、口碑与口袋双赢。纵观现在的文旅市场,乡村休闲游正在成为一股新潮流,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乡村休闲旅游业接待游客33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不再是农家乐、采摘园等单一业态,而是开展创意设计、餐饮住宿、文创商品、特色农产品销售等多业态运营;不只是自然风光、休闲度假等传统开发,而是挖掘文化体验、生态涵养、健康养生等复合型价值。既顺应了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的趋势,也满足了大众旅游、全域旅游的需求,乡村休闲游展现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乡村旅游市场欣欣向荣,得益于转型升级的机遇,也蕴含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内在动能。有的地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发挥地方特色,打造多样化、特色化、高品质的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有的地方着眼游客体验,在“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上下功夫,有力带动当地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从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到乡村特色产业相继涌现,从乡村新型服务业稳步增长,到农村创新创业明显提升,乡村休闲游日益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放眼长远,乡村旅游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如果说增收就业是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直观收益,那么倡导文明风尚、促进生态涵养、优化基层治理,就是不容忽视的潜在效益。甘肃兰州分豁岔村通过开展崇礼明信、移风易俗、家风建设等活动,让游客在感受风景美的同时还能感受内涵美、文化美、精神美;浙江湖州余村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再到“卖品牌”,最终走上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四川成都战旗村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融为一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说,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乡村旅游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推动乡村旅游“美丽蝶变”,也要克服发展中的问题,解决成长中的烦恼。现实中,有的地方大拆大建、一哄而上,还存在不少同质化现象;有的村子经营粗放、管理混乱,让游客的体验不佳;有的地区旅游季节性明显,难以形成可持续性……这说明,发展乡村旅游不是简单的“开门迎客”,必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一方面,要补上出行难、停车难、如厕难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旅游品质;另一方面,也要找准定位、突出特色,把乡土风貌、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从而既能回应游客对“诗和远方”的追求,也能更好承载展现乡村风貌、实现乡村振兴的使命。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23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