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去过敦煌莫高窟的人,都会为这壮丽震撼的景色折服。但震撼之余,也不免有些好奇,这些空空荡荡的洞穴里是做什么用的,真的什么都没有吗?所谓恢弘壮丽的敦煌文化,和专门在此设立的敦煌文化研究所,就是指研究这些洞穴和壁画吗?
首先要提及一个概念:敦煌遗书。敦煌遗书是指在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中发现的一批书籍。这批书籍数量巨大,有六万多册,在发现时堆满了整个藏经洞。除了写卷,还包括绢画、刺绣等各种文物。但由于种种,这些敦煌遗书原因散布世界各地,目前我国藏有其中一万六千余件。
陈寅恪就曾为此感叹:“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一般意义上所指的敦煌文化,除了包括莫高窟及周围洞窟、壁画外,就是指这批书籍。那么这些意义重大的书籍是怎么被发现,为什么会流失呢?又究竟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一、敦煌遗书简介
1900年,一位道士在敦煌鸣沙山下发现了敦煌藏经洞,以及满满一整个山洞的经文。他就是王道士。王道士非常重视此次发现,为此行走了五十里地亲自上报给了敦煌县县令。可惜除他之外其他人并没有在意这一后世震撼的发现,知县将此事上报后,便再无下文。
此后的七年间,王道士为了保护敦煌遗书做了很多努力。他将山洞上锁,并挑选部分经书献给当地官员。可惜这些经书并没有引发官府的重视,反而吸引了几位在中国考古的外国人。
这些外国人前后接触王道士,并用各种手段从他手中数以万卷的遗书。
根据后世的估算,敦煌遗书《譬喻经》有记载“甘露元年三月十七日于酒泉城内斋丛中写讫”。
其中甘露元年指的是公元359年,这也是藏经洞敦煌文献的最早纪年,最晚则达元朝。在六万余件藏书中,中国、英国与前苏联最多,各藏有一万余件,其余则散布各国乃至民间,不可估量。
二、敦煌遗书的下落
1.被外国人买走/抢走
早在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之前就有匈牙利人赛切尼的代表团、俄罗斯普尔热瓦尔斯基的代表团、法国博南的代表团曾造访敦煌,观察并记录了洞窟雕像、壁画等等。斯坦因在第二次中亚探险中于莫高窟中辩出了经中的“菩萨”和“婆罗蜜”等字样,证实了于楼兰耳闻敦煌发现了大量古文书的传闻。
因此,斯坦因伪装成玄奘的信仰者,用各种方式接近藏经洞的发现者王道士,并最终从他手中买走了大量经卷。由于当时官方对于这批藏品毫不在乎,随后伯希和等人也相继从王道士手中抢走或买走遗书。这也是敦煌流失最多的原因。
而且伯希和本人还是一名学识渊博的中国学者,他阅览了藏经洞的大部分遗书,挑选其中最珍贵,最有文化价值的部分带走。
2.被官方收藏
法国人伯希和在将藏经洞内最有价值的写卷一扫而空后,在抵达京城时进行了展览,并向著名学者罗振玉、蒋斧、王国维等炫耀一番。此举使得敦煌文书的珍贵性被察觉,迫使清政府于1909年拨款命令地方官吏封存藏经洞。
一年后,又令当地官员用车队将敦煌遗书运至京城。这部分遗书此后被京师图书馆收藏,流传至今。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批。
3.被官员私吞流失
藏经洞被发现之后并没有封存,王道士还是不断把一些写卷拿出来送人。比如1905-1906年间,他就曾将《庄子·知北游品》和佛经、道科等六个卷子先后送给敦煌典史苏子培。1907年在兰州任职的严金清,也曾献给南京总督端方一幅《观音菩萨像》。1908年,陆季良从汪宗翰手里获得后唐天成四年绘制的《药师琉璃光如来像》。
可见在当时,敦煌遗书已经成为官场中一种流通物品。
在敦煌遗书被运送入京的过程中,经过官员层层盘查,也损失不少。据说当时的押运官傅某到达北京后并没有直接复命,而是命令车队前往私宅,并请当时学识渊博的几位大臣翻阅了全部敦煌遗书,私吞其中最珍贵的部分。
三、为什么敦煌遗书价值珍贵
1.宗教意义
在传世的敦煌遗书中,绝大部分都是佛教书籍。这些书籍中不乏未曾传世的佛教经典。在此前传世的《大藏经》有多个版本,都有缺损之处,敦煌遗书的发现无疑补足了这些缺漏。还有许多资料系孤本,如《律藏初分》,是馆藏敦煌遗书确切纪年最早的一件,距今已有1600多年。还有摩尼教相关的国内仅存的资料。
除此之外,在这些佛教经典中还发现了一些“伪经”。“伪经”并不是指假的经书,而是指当时的人们以佛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材料也对研究当时佛教信仰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敦煌遗书中还包含梵文、古藏文等少数接近失传的文字版本佛经,这些资料不仅可以帮助考察这些语言,还能对传世佛经的勘校有所帮助。
2.考古价值
敦煌遗书对于考古也有重大意义。上文提及有大量佛教书籍,这些书籍还包括寺院文书,即僧人的度碟、僧尼的户籍、寺院的器物名单等等,这些可以帮助研究当时的户籍、寺院文化。
除了佛教经典,敦煌遗书还含有少量的其他文献。这些文献内容广泛,既包括经史子集,还有许多地方杂志,可以说遍布社会方方面面。其中甚至有与医药、地理、水利、农学相关的文献,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一本百科全书。
尤为重要的是其中的一些文书,包括当时的官府文书和私人文书。官府文书,如《河西节度使判集》,可以直观反应当时河西经济的发展情况。
《敦煌郡敦煌县差科簿》为则是研究唐朝初期徭役制度的珍贵资料。私人文书则是各种契约、遗书等等,大体上可以作为官府文书的补充,也更加直观地反映了当时的民间生活。还有少量古藏文、吐蕃文、回鹘文的资料,从中可以探究当时西域各国发展情况,有珍贵的民族学价值。
3.艺术价值
敦煌遗书还包含大量书法、绘画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中古时期距今已有千年,保存至今的书法作品基本为石刻文献一类,很少有写卷存留。而敦煌遗书不但为汉字形体的考证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还揭开了当时的书写语境,对我们鉴定现存书法作品提供了大量的珍贵依据。
由于持续时间长达700余年,这批典籍还见证了楷书乃至书法发展的关键时期,从魏晋南北朝隶楷书的过渡,到隋唐时期官楷定型,再到吐蕃五代宋初时期辅以行草,可以鉴赏不同时期的书法特色。
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画中还有各类白描画,统称为白画。在内容上包括洞窟中壁画的初稿、佛经故事相关的插图、用于供奉的佛教尊像、画工的信手练笔之作, 有专门用途的如相面术图、坛城曼荼罗等。这些画一般直接画在纸上,也有一部分画在绢、麻等丝织品上,对佛教艺术鉴赏与中国艺术史的发展考证都有重大意义。
四、结语
敦煌遗书在宗教、考古和艺术性上都有重要意义。然而敦煌藏经洞被发现时清朝正处于外敌入侵、经济窘迫的局面,而敦煌当地又因采买粮的矛盾和瘟疫白喉导致民间暴乱纷纷,在这样的背景下,珍贵藏书的散佚具有历史的必然,可见文化发展的情况主要取决于经济和国力的强弱。这更警醒我们居安思危,牢记历史。
参考文献
《譬喻经》
《河西节度使判集》
《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