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乐山大佛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尊坐佛雕像,每年有无数国内外游客前往乐山瞻仰这尊气势恢宏的佛祖雕像,明代的嘉定州守曾介在《次岑韵》一诗中这样描写乐山大佛:“两轮曰月摩峰顶,四季烟云罩佛头。”不管古今中外,只要前往乐山大佛观瞻的游人,无不为其宏伟的气势所折服。
01
乐山大佛的全称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它背靠凌云山,端坐于三江汇合之处,远远望去,佛像庄严,如同踏足于大江之上。乐山大佛整体高度为71米,头部与凌云山同高。乐山大佛是一个奇迹,能够将之修建成功也是一个奇迹。凌云山位于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的三江交汇之处,这里水势湍急,有许多看不见的漩涡,在古代常常有往来船只在这一带翻船,无数人就此丧生在惊涛骇浪中。
▲乐山大佛
人们在那个时候认为是水中有水妖作怪,当时有一位叫做海通的法师,住在凌云山上,他屡屡看到这种情况,觉得十分痛心,便决定在此处修建一座大佛,借助佛法的无上威力镇压水怪,保佑一方百姓安宁。但是要修建一座大佛像,需要耗费巨资海通法师,只是一个穷和尚,即便是有心,他也拿不出这许多钱来。于是海通法师便托钵而出,四处化缘。
▲和尚化缘剧照
海通法师就此周游天下,历经艰辛,四处为建造佛像而化缘。终于在他筹措了一笔资金后,海通法师回到了凌云寺。他召集起一批石匠,乐山大佛就此开凿。这是一项极其艰苦的工作,石匠们在施工时要冒着生命危险,海通法师就住在凌云山上一个石洞中,那个石洞在现在又被称之为海师洞。
02
当地县衙中有一个官吏,得知海通法师四处化缘修建大佛的事后,想到要修建如此巨大的佛像,必定花费不少,竟心生贪念,带人前往凌云山,找到海通法师。他威胁海通法师说,如果不将钱交给他,就不能再继续修建大佛。但是海通法师无论如何也不肯将化缘所得的钱财交给这位官吏,此人便告诉海通法师要么给钱,要么挖下双眼来代替。
▲海通法师塑像
海通法师毫不犹豫的挖出了自己的眼珠放在盘中,这位官吏吓得当场落荒而逃,再也不敢来找海通法师纠缠。不过海通法师却依然未能亲眼看见大佛建成,当大佛刚刚修凿到肩部,海通法师便圆寂了。随着他的去世,这项建造工程也就停了下来。
▲唐朝官员剧照
多年后,西川节度史章仇兼琼才再次组织起大佛的修建工作,这一次佛像修筑到了膝盖。在章仇兼琼离任后工程再度停止,一直到40年后,在另一位官员的组织下,最终完成了大佛的建造。大佛从713年到803年,历经90年才最终建造完成。
03
当时乐山大佛的设计者为了防止大佛被雨水侵蚀,特意依照地形山势设计了一套极其完善的排水系统。其设计之巧妙,令后人无比佩服,正是这些设计才让乐山大佛得以保存千年之久。大佛在刚刚建造完成时,曾经修建了一座叫做大佛阁的木阁,将大佛整体包围起来。宋代时,曾经重建过这个木阁,被称之为天宁阁,后来天宁阁也损毁。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陆游写下的《谒凌云大像》一诗中也提到过天宁阁:“不辞疾步登重阁,聊欲今生识伟人。”
▲乐山大佛胸口
在新中国成立后,大佛有过几次大规模维修工作,在1962年的维修时,工作人员意外在乐山大佛的胸口位置发现了一个“藏宝洞”。然而令人们失望的是,洞室内并没有什么传说中的藏宝奇珍,只有一些废旧工具和空的佛龛。 据专家推测,佛龛中原本可能有一些佛像或者别的东西,但后来被人盗走。
这次发现的最具价值的东西,应该是用作封堵洞口的石块,揭晓了一个困扰大家的千年谜团 。那本来是一块宋朝年间的记事碑,上面记载着宋朝时重建天宁阁的相关事宜。那个传说中的天宁阁真的曾经存在过,这一下就有了实物作证,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当时工作人员将这块石碑移入海师洞中保存,后面却依旧因为不可抗力被毁。
结语
关于乐山大佛,还有许多传说和故事,以这些传说为题材,还曾经拍摄过一部名为《神秘的大佛》的电影。如今历经千年风霜的大佛依然静静的坐在三江交汇处,它看着江水奔涌不息,也看着乐山城千年以来的变化。中外游客慕名前往瞻仰它,它也静静俯视着苍生大地,成为又一轮历史的见证者。
参考资料:
《次岑韵》
《谒凌云大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