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
名字由来:乌鲁木齐地处新疆中部,三面环山,距离海洋有2500公里,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大城市。
关于其名字由来,有几种说法:
其一:回语。《西域同文志》:“回语,乌鲁木齐,格斗之谓。准、回二部曾于此格斗,故名。”
其二:蒙古语,意为“美丽的牧场”。
其三:古和阗塞语地名,意为“杨树林”。古书《使河西记》有所记载。
1757年,清朝在今九家湾一带筑城屯兵,称该地为“乌鲁木齐”。
1760年,设置乌鲁木齐直隶厅,属甘肃省。
1763年,在旧城北面建筑新城,并命名为“迪化”。
1884年,新疆设置行省,迪化作为省会。
1954年,迪化正式恢复使用原名,即乌鲁木齐,并沿用至今。
城市性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我国面向中亚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
克拉玛依市
名字由来:克拉玛依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是一座因石油而兴起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市,也是世界上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易中天称赞其“是塞北却似江南,无渔舟而有唱晚”。
克拉玛依是维吾尔语“黑油”的音译,因市区东北部的黑油山而得名,而克拉玛依的石油资源开发,则可追溯到清朝末年。
1955年,黑油山附近发现油田,以“黑油山油田”命名。
1956年,黑油山油田更名为克拉玛依油田。
1958年,为更好地统筹该地区的石油开采建设,设置县级克拉玛依市,因克拉玛依油田而得名。
1982年,克拉玛依升格为地级市,但仅过两年,又降格为县级市。
1990年,克拉玛依恢复地级市建制。
城市性质:新疆北部中心城市,我国重要的国际化能源生产及服务基地,戈壁绿洲生态城市。
吐鲁番市
名字由来:吐鲁番地处天山东部的一个山间盆地里,四面环山,因地壳运动形成盆地,在上古时期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关于其名字由来,目前众说纷纭:
其一:出自回语,“蓄水”的意思;
其二:出自突厥语,“富庶丰饶”之意;
其三:出自维语,系“吐尔番”的转音,“都会”的意思,也有说是维语“土藩”的转音,意思是“水果繁多的地方”;
其四:出自回纥语,“低地”的意思。
此外,还有说是出自吐蕃语,因吐蕃曾统治过该地区。
“吐鲁番”作为地名出现,始于元朝。明朝称吐鲁番速檀,清朝设置吐鲁番厅、吐鲁番直隶厅。
1913年,吐鲁番直隶厅改为吐鲁番县。
1975年,吐鲁番地区成立。
1984年,吐鲁番县升格为县级市。
2015年,吐鲁番地区和县级吐鲁番市撤销,改置地级吐鲁番市,原县级吐鲁番市改为高昌区。
城市性质: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新能源利用示范基地、乌鲁木齐都市圈次中心城市。
哈密市
名字由来:地处新疆东部的哈密,古称西漠、昆莫、伊州、伊吾等,因不同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曾管辖过该地区,故而对其有不同的译音和叫法,可谓众说纷纭。
现在多数人倾向于哈密即昆莫勒的说法,系乌孙语,意为“像太阳一样的统治者”。
元朝时期称哈密力。
1406年,明朝设置哈密卫;
1727年,清朝建哈密城,32年后,设置哈密厅,1884年升格为哈密直隶厅。
1913年,改为哈密县。
1949年,设置哈密专区,辖哈密、镇西、伊吾三县和七角井中心区。
1954年,设置县级哈密市,2年后撤销,改置哈密镇。
1961年,恢复县级哈密市建制,但随即在1962年又撤销,并入哈密县。
1977年,再次恢复县级哈密市建制,1983年哈密县并入。
2016年,哈密地区和县级哈密市撤销,设置地级哈密市,原县级哈密市改置伊州区。
城市性质: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是新疆向祖国内地开放的门户、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阿克苏地区
名字由来:“阿克苏”系维语,意为“白色的水”,这里的龟兹文化和刀郎文化享誉世界。
1757年,准噶尔部平定之后,清朝先后在该地区设置阿克苏办事大臣、阿克苏郡王。
“阿克苏”由此得名。
1882年,设置阿克苏道,两年的1884年始设阿克苏城。
1928年,阿克苏道改为阿克苏行政区。
1949年,阿克苏行政区改为阿克苏专区,1976年改称阿克苏地区。
城市性质:南疆区域性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纺织基地,水韵森林宜居城市。
喀什地区
名字由来:“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的汉译简称,意为“玉石集中的地方”。
喀什地区古称“疏勒”、“任汝”、“疏附”。
唐朝后期,喀喇汗王朝建立,喀什地区成为王朝的东部重镇和陪都,“喀什噶尔”之名见于史籍。
清朝先后设置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喀什噶尔道。
1930年,设置喀什行政区。
1949年,设置喀什专区,1952年,设置县级喀什市。
1954年,喀什专区撤销,两年后恢复喀什专区建制,同时莎车专区并入。
1970年,改称喀什地区。
1986年,喀什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新疆目前唯一的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性质:国际性的区域中心城市,国家级开放创新实验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和田地区
名字由来:和田地区古称“于阗”,以盛产和田玉而闻名,是有名的玉石之乡。
关于和田名字由来,有几种说法:
其一:出自藏语,意为“产玉石的地方”。
其二:出自印地语,意为“地堡”、“柵栏”。
其三:出自梵语,意为“地乳”。
唐高宗龙朔年间,吐蕃将于阗国王城改为和阗。辽代设置于阗王府。
元朝时期,称于阗为斡端或忽炭。
清朝时期,在今天的克里雅设置于阗,遂有于阗(克里雅)与和田之称。
1759年,设置和阗办事大臣,1883年设置和阗直隶州。
1913年,和阗直隶州改为和阗县,1920年改置和阗道。
1928年,改称和阗行政区,1950年改称和阗专区。
1959年,改和阗为和田,1971年和田专区改为和田地区。
城市性质:丝路名城、世界玉都,南疆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
塔城地区
名字由来:塔城,即塔尔巴哈台绥靖城的简称,清乾隆帝赐名。
塔尔巴哈台系蒙古语,意为“旱獭多的地方”。绥靖,汉语,意为安抚。
1913年,塔尔巴哈台直隶厅改为塔城县,3年后改称塔城道。
1945年,设置塔城专区,1970年改置塔城地区。
1984年,划归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
城市性质:新疆西北部重要边境城市,重点发展边贸、旅游、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和外向型加工产业。
阿勒泰地区
名字由来:阿勒泰地区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秋冬季节的阿勒泰宛若人间仙境,是很多人心之神往的人间圣地。
在蒙古语和突厥语里,阿勒泰都是“金山”的意思,皆因在古代,阿勒泰地区有着蕴藏量丰富的黄金。
1906年,原属科布多的阿勒泰独立分治,设置阿勒泰区,属理藩院、
1914年,改称阿勒泰地方,属民国中央政府直辖。
1945年,设置阿山专区,1954年改为阿勒泰专区,1971年改称阿勒泰地区
城市性质:我国西北地区国际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和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