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有文曲星下凡,如果又碰巧聚集在了一处,那还真是盛况空前。这样的巧合,原本只应该出现在小说之中。不过,在现实生活里,还真出现了这样的巧合。
今天,景致记录给大家介绍的,就是福州老城区三坊七巷,5A级国家旅游景区。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晋朝起,就有贵族、士大夫阶层的人居住在这里。
三坊就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七巷就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南后街牌坊大街上,有好几棵福建特有的大榕树,枝干极其粗壮。街道上,长条形的石板铺地,干净整洁。
不用担心会走错路,每一条坊口、每一条巷口,都立着一个石刻牌楼。牌楼上标有每一座坊、每一条巷的名字。
第一坊是衣锦坊,历朝历代,福州在外面做过大官的人,衣锦还乡之后,都喜欢居住在衣锦坊内。衣锦坊内,有一座水榭戏台,始建于1573年,期间陆续增建,到清朝道光年间,面积已经达2000多平方米。
第二坊是文儒坊,小巷蜿蜒,依旧是青石板铺路,灰白的墙壁,青色的脊瓦,朱红色的大门。小巷内,细长的树木拼命伸长枝桠,在高高的墙上探出头来。
有一朱红大门的匾额上,题写着“六子科甲”。这里是陈承裘的故居。陈承裘是咸丰年间进士,他乐善好施,每逢过年,必定慷慨解囊帮助穷人。他家六个儿子都登上了科甲,具有“父子四进士,兄弟皆科甲”之称。他的长子就是宣统皇帝的老师陈宝琛。
夕阳西下之时,文儒坊特别适合拍照,有不少人常常蹲在巷口打卡拍照。看那夕阳,又大又圆,射出刺目的光芒,形成了七彩光带。人走进去,如同走进了光环里,整个人都连带着发光发亮起来。难怪这里出人才呢。
第三坊中的光禄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改成了大道。明清时期,在光禄坊居住过的名人,有画家、书法家、考古家、诗人等。近现代有小说翻译家林纾、著名作家郁达夫。
在古代,坊就是市民住家的地方。
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如今只剩下五巷。
郎官巷,在南后街东侧。郎官巷,窄窄的一条小巷,其名字由来,却是因宋朝大臣刘涛,他的子孙数代都是郎官命名的。郎官,通俗地说就是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在这小巷内。
塔巷的牌坊上,有一座小小的宝塔。塔巷越往里走,巷子越窄。塔巷的五代闽时坊内,建有育王塔和塔院,这也是塔巷名字的由来。走进小巷,头顶上有彩灯连着的油纸伞,每到夜晚,灯光闪烁之时,一定非常漂亮。白天从油伞下走过,悠然如梦恍若昨。
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的一条巷。一条跨河的双抛桥旁,有两棵大榕树,在空中枝叶相连。杨桥巷里,有一处宅院,院落清雅别致。这座宅院里,出了两位名人。
冰心故居与林觉民故居是一处。林觉民在黄花岗起义光荣牺牲后,他的家里人怕受到清政府迫害,就搬走了。房子卖给了冰心的祖父。冰心在这里居住的时间并不长。巧的是,林觉民就是林徽因的叔叔。看来这两位才女,还是有缘的啊。
这么多名人聚集的三坊七巷,真是璀璨如星河!
有人说,只因这里是风水宝地,所以才会人才辈出。其实不然,人才辈出,这跟这些家庭对教育的重视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