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制裁、爆炸、暗杀,大国间博弈令海湾局势波诡云谲,巴以关系转折中仍有变数。2020年,中东发生了很多吸引世界目光的大事件。值此岁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东总站从今天起推出年终系列特稿《中东面面观2020》,十位一线记者与您一起回顾动荡的一年。
位于波斯湾南岸的阿联酋迪拜冬天气候宜人。按照惯例,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购物季和旅游季。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原本游人摩肩接踵的景点和商场与往日相比略微有些冷清,但在12月12日,迪拜著名的公园景区外车辆却排起了长龙。车里的人不是为了游览景点,而是在等待接种来自中国的新冠疫苗,这也是阿联酋政府给予由中国国药集团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正式注册后,迪拜市内首次公开为民众接种疫苗。
△迪拜景区外排队等待接种疫苗的司机与车流(图片来自《海湾新闻报》)
尽管现场医院的疫苗开放时间为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但居民从早上7点就陆续开始等候。阿联酋卫生和预防部曾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同意中国疫苗在阿上市是国家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大信任投票,而一名旅居迪拜的外国工程师12日在接种疫苗之后对媒体说,中国疫苗的出现是“乌云之中的希望之光”,即将过去的2020年有很多的让人不开心的事情,但接种疫苗给自己重新灌注了信心与力量。
△接受疫苗注射之后的迪拜外籍居民(图片来自《海湾新闻报》)
相似的情节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也发生在中东地区的其他国家。12月10日晚,中国新冠疫苗运抵埃及开罗国际机场。埃及卫生与人口部长哈莱在现场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衷心感谢中国政府对埃及抗击疫情的全力支持。她专门强调,中国产新冠疫苗是世界最好的疫苗之一,而首批中国疫苗的到来对埃及来说是历史性时刻,埃及由此成为非洲大陆第一个获得新冠疫苗的国家。12月13日,巴林国家卫生监管局宣布,已正式批准中国国药集团研发的新冠疫苗在巴林注册上市。12月16日,巴林国王哈马德接种这一疫苗,成为巴林首位新冠疫苗接种者,而早在9月,巴林王储萨勒曼已参加中国新冠疫苗临床三期试验,成为7000多名志愿者中的一员。国药集团的新冠疫苗已获得摩洛哥的临床批件,而中国北京科兴公司的第一批疫苗也将于年底前运抵土耳其。
△埃及卫生与人口部长和中国大使一同迎接疫苗到来(图片来自中国驻埃及大使馆网站)
尽管地区内不少国家在政治、外交乃至军事上历来与美国和欧洲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中国疫苗在中东获得广泛认可也并不显得意外,特别是如果我们把关注的时间维度扩展到2020年一整年,看到中国和中东国家在国际抗疫行动中一以贯之的密切合作时,这一切显得特别顺理成章。在中国国内发生疫情后,中东国家创造了多个“第一”:沙特国王萨勒曼第一时间与中国领导人通电话表达慰问和支持;阿联酋、埃及等国家第一时间在本国地标性建筑上亮出声援中国的口号。
△阿联酋迪拜哈里发塔打出支持中国抗疫的口号(图片来自今日新闻网)
中东国家累计向中方捐赠包括1000多万只口罩在内的大量医疗物资,医疗用品和器材大多依赖进口的沙特等国甚至与世界各地的多家公司签订采购合同,将物资直接发往中国境内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医疗机构。许多在华中东国家留学生、侨民积极投身中国疫情防控战,有的捐款捐物,有的担任志愿者,善行善举让中国人民深受感动。
△中国驻沙特大使和沙特官员共同参加沙特援华物资签约仪式(图为总台记者拍摄)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扛过最艰难时刻,中国对中东国家遭受的疫情冲击自然格外感同身受。中国毫无保留地向各国分享疫情防控经验和医疗技术,同20多个国家举办卫生专家视频会议,不少医疗专家刚从武汉等抗疫一线归来后就马不停蹄驰援中东。中国多次向疫情严重的伊朗援助抗疫物资,并向其派出了中国首个对外抗疫医疗专家组,由中国和伊朗两国的高校学生、教授和医务工作者组成的网络志愿者团队——“中伊防疫互助小组”——持续将汉语防疫视频和资料翻译为波斯语供伊朗民众借鉴。
△“中伊防疫互助小组”成员自发设计的徽章
沙特是疫情初期确诊人数最多的中东国家之一,高峰期每日新增病例数接近5000例。中国在为沙特提供物资援助和派遣医疗专家组的同时,还专门为沙方来华采购物资提供便利。中国企业与沙特政府签署新冠病毒检测合作协议,帮助沙方建设包括移动实验室在内的六个大型实验室,成功将新冠病毒每日可检测数量从4月的5000~6000次提高至少五倍。
△中国医疗专家组抵达沙特首都利雅得(图为总台记者拍摄)
饱受战火困扰的伊拉克至今医疗力量仍十分薄弱。中方不仅派出医疗专家组指导协助伊拉克开展防控,还帮助伊拉克建立首个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6月伊境内疫情出现反弹后,实验室持续超负荷运转,30名检测员早中晚三班倒,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接收检测样本,成为伊拉克模范实验室的代表。
△中国援建伊拉克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图片来自新华网)
时至如今,尽管中东地区整体疫情已趋于稳定,但抗疫的脚步远未到停歇之时。在中国成功控制新冠疫情后,不少中东国家也相继迈入“与疫情共存”和“生活渐正常”的阶段。坚持抗疫的同时逐步实现社会经济的恢复。在危机中寻找生机,成为中东地区,特别是经历着战火和疫情双重挑战的国家继续解决的重要课题,从路桥码头到海港电站,从基础设施建设到重点民生工程,再到疫情催生的在线学习、远程教育和电子商务等行业和领域,中国的身影从未缺席。
在埃及,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新首都中央商务区11月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一座座现代化的建筑群正在拔地而起,未来这里将耸立起高达385.8米的“非洲第一高楼”,成为与金字塔一样的非洲地标。
△未来“非洲第一高楼”的建设现场(图片来自新华网)
在约旦的茫茫戈壁中,中国企业正在全速推进阿塔拉特油页岩电站的建设,1号机组已于8月顺利实现首次油点火,预计2021年4月完成交付,未来这里将成为约旦规模最大的发电站,年供电量可满足对约旦全国约15%的用电需求。
△约旦阿塔拉特油页岩电站1号机组首次油点火成功庆祝现场(图片来自企业官网)
在以色列,二百多名中国技术人员在疫情期间乘坐包机毅然“逆行”抵达特拉维夫红线轻轨建设现场。这座满载中国建设者和以色列民众期待的项目正不断接近完工的终点,路面上售票机等配套设施已安置完毕,车辆段上崭新的中国产列车正整装待命。
△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轻轨轨道建设现场(图片来自新华网)
在阿联酋迪拜,哈斯彦清洁燃煤电站项目12月初正式进入商业运行阶段,作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东地区首个中资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电站项目,哈斯彦电站也是中东地区首个清洁燃煤电站,对保障迪拜的能源供应和降低当地居民用电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哈斯彦清洁燃煤电站项目建设现场(图片来自企业官网)
在沙特,“一带一路”中沙产能合作首个高科技项目——塑胶新材及电子光学产业制造基地项目——11月正式启动。这一项目以石油炼化产品资源为基础,计划研发和生产航空、汽车等特定行业所需塑胶配件,并配套研发AI控制模块、智能电器与家居等产品,有望填补双方在高端新材料领域合作的部分空白,预计将提供约1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沙特东部朱拜勒工业区夜景(图片来自《利雅得报》)
在中东各国,中国通信企业与当地主流运营商进一步构建战略伙伴关系,引领4G与5G通信网络建设,通过“人工智能教室”等项目为民众提供远程工作和学习平台。中国电商平台目前已覆盖海湾六国80%以上的互联网用户,并在疫情期间克服重重困难,将物流团队在当地的末端配送网络迅速扩大至100多个城市,使物流“微循环”的外延拓展了400公里以上。
△中国电商企业在中东的物流团队(图片来自企业官网)
危机面前,中国与中东国家的贸易仍是合作的压舱石和推进器。在中国与中东国家经贸合作近年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尽管疫情2020年给世界经济带来显著冲击,但并未影响双方经贸合作前进的稳定步伐。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与沙特两国进口和出口额保持双增长,贸易额同比增长超过4%,中国继续成为沙特出口商品的第一目的地和进口商品的主要来源。中国驻埃及大使馆经商处的数据则显示,2020年1月至5月,中埃双边货物进出口总额为54.84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其中中国对埃及出口额达49.55亿美元,同比增长1.95%。逆势而上的贸易数据充分显示中东国家在疫情背景下与中国继续开展务实合作的信心。
△迪拜世界港(图片来自其官方网站)
岁末年关,随着英国等欧洲多地出现传染性更强的新冠病毒新变种,与其相距不远的中东地区再次面临输入性疫情加重的风险,为此,不少国家已开始实施国际航班停飞等措施。正如诸多学者和专家所言,世界各国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休戚与共、紧密相连。中国产疫苗已成为中东国家民众与疫情斗争的有力武器,经过这场“战疫”的洗礼,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无疑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将二者紧密连接的“一带一路”也将继续成为一条合作之路、创新之路和健康之路。
监制丨穆莉
制片人丨郑弘 王威
记者丨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