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州平定,太行井陉
寻古迹的莲莲
古州平定一如它的名字,安详的沐浴着岁月风云,就像静谧的被时光隐秘在太行脚下的古松,只在走进它时才能读懂它的寓意。
提起平定的名字如果觉得陌生,娘子关的名字你一定熟悉,那个镇守娘子关的唐朝平阳公主,骁勇善战和忠于职守早已成为古州人津津乐道的美谈,如今宿将楼的风云翕张,绵河不息的经年流淌,巍峨的太行依然清秀,明代长城关口古道成为了留给后人的记忆,当战争的烽火远去,深秋的枫红和春日的山桃花就成为娘子关最为朴素的印记。
上五图:娘子关(山西省省保)
平定天下,统一疆土,历代帝王将相的车撵也曾从这里驶过,你看那深深的车辙。秦国王翦伐赵、秦始皇尸归咸阳,韩信“背水之战”,郭子仪、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康熙皇帝西巡……太多的历史讯息从这里经过,以至于韩愈、司马光、韩琦、于成龙、孔尚任等都在固关留下诗篇佳作。固关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最初是中山国的边墙,由于年代久远,战乱毁弃,加之民国二十一年修筑简易公路,建国后修筑307国道,还有太旧高速公路的横贯,使固关长城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破坏,如今所剩的固关长城仅古道和关口还保存着历史风采。
上四图:固关(山西省省保)
平定县城以西的冠山,资福寺内香客如注,老书院穿越岁月的沧桑,依旧展露出淡泊明志的书院气度,以其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恩泽着后世的莘莘学子,正是这千秋百代的文脉滋养着如今平定一中学子在多年高考中创造出显赫的成绩,刷新着一个个崭新的记录吧?古戏台历经风雨的剥蚀,依稀听到婉转的山西梆子余音绕梁,为神秘的冠山增加着本土文化的风韵。
上二图:冠山书院(国七)
一石独秀,一寺清幽,开河寺位于乱流村桃河北岸,珍贵的是寺中的石窟遗存,开凿于东魏的1号窟及北齐的2号3号窟属于北朝时期崇佛信佛的“云冈”信仰向南蔓延的地域见证。从地理位置来说,井陉这条古道上,平定的开河寺与昔阳的石马寺,还有寿阳的羊摩寺都属于太行隐秘在井陉这条古道上的北朝石窟遗存。
上二图:开河寺石窟(国七)
上四图:石马寺石窟(国七)
石马寺石窟
开凿于北齐河清二年的一号窟是开河寺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窟,主尊是坐佛,左右为阿难与迦叶弟子,再左右为二菩萨。洞窟外壁有金刚和力士,上部是并州乐平郡邑子郭买德等人的开窟造像记铭。
上五图:开河寺石窟1号北齐窟(国七)
中间为二号窟,开凿于东魏武定五年,窟楣中间线刻菩萨,周围文字清晰,最显眼的是明嘉靖年间兵部尚书乔宇的到此一游题记,乔宇号“白岩”,山西昔阳人,由此便想到井陉同一条古道上乏驴岭村乔宇的“白岩游”,看来大司马在统管之余有着呼朋引伴游山玩水的惬意心情,窟内中间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左右为一佛二菩萨。
太行井陉河北段
上二图:开河寺石窟2号东魏窟(国七)
最左边为三号窟,此洞窟高悬在上看不真切,形制与中窟大同小异,上面有北齐皇建二年的七十人开窟题记。
上二图:开河寺石窟3号北齐窟(国七)
一尊隋开皇元年的大佛是开河寺最大一尊造像,身旁为二弟子二胁侍菩萨。
上图:开河寺石窟隋代造像(国七)
似是孪生兄弟的守护,古寺却已荡然无存,徒留一对北宋双塔静默耸立在平定县城。双塔均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内部却大不相同,东塔为实心,西塔为空心,因此也被戏称为雌雄塔。
上三图:冠山天宁寺双塔(国七)
一座关王庙虽然面积不大,却因为北宋遗存而成为全国仅存为数稀少的宋代关王庙。那义薄云天、忠勇兼备的关羽,被后世奉为与“文圣人”孔子齐名的“武圣人”,于是凝聚在关羽身上被万世景仰的忠、义、仁、勇等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与理想,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阳泉关王庙正殿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有记载梁架上有宋代重修题记,由于殿门不开无法亲眼目睹,这一题记无疑是阳泉关王庙正殿的身份证明,是整个庙宇最大的价值所在。
上二图:阳泉关王庙(国四)
历史就像一张老照片,怀旧的人总是拿着它孤芳自赏,沉浸在流年情愫中不能自拔,而岁月总与人作对,竭力抹去真相,血雨腥风,荣辱兴衰,一切都会被埋没和淡去。
作为一个遗憾的朝拜者,以最虔诚与敬畏的姿势,叩问这太行山水的千古明月,当山水无言,呈现给世界一条条暴露的筋脉,当明月不语,照耀时空一段段不死的魂魄。
一部在马背上写成的历史,承载着中华文化最为厚重且辉煌的文明,当哒哒的马蹄声已远,当所有的喧嚣与荣光永恒地刻进一块块峥嵘的石头,任风雨剥落绚丽的色彩,任青苔爬满岁月的额头。
太行不语,沧桑有期。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图文均由作者提供